履霜之戒的意思、履霜之戒的詳細解釋
履霜之戒的解釋
謂災禍将臨當知所以戒慎。 清 何琇 《樵香小記·翚帥師》:“ 胡 傳謂:亂臣既得兵權,遂肇弑逆,聖人用示履霜之戒。” 清 厲鹗 《東城雜記·庾園》:“臣縑有窮,雖殊墜天之憂,敢忘履霜之戒?”參見“ 履霜堅冰 ”。
詞語分解
- 履霜的解釋 .踩踏霜地。《詩·魏風·葛屦》:“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晉 潘嶽 《******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謂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發展已有産生嚴重後果的預兆。《新唐書·高宗紀》:“
- 戒的解釋 戒 è 防備:戒心。戒備。戒嚴。戒驕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煙。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齋戒。 準備:戒途。戒裝。 古同“界”,界限。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履霜之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1. 發音與結構
- 拼音:lǚ shuāng zhī jiè
- 字面含義:字面指“腳踩霜雪時的警惕”,由“履霜”(踩霜)和“戒”(警惕)組成,強調從細微迹象中預見潛在危機。
2. 出處與典故
- 來源:《周易·坤卦》中的“履霜堅冰至”,意為“腳踩薄霜時,便知寒冬堅冰将至”。
- 延伸背景:古人通過自然現象比喻事物發展的規律,提醒人們防微杜漸。
3. 核心含義
- 比喻義:看到細微的征兆,就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提高警惕,強調未雨綢缪的重要性。
- 應用場景:多用于警示他人或自省,如防範風險、預判危機等(例:治國者當有履霜之戒,見微知著)。
4. 用法與感情色彩
- 語法功能:通常作賓語,如“敢忘履霜之戒?”(清·厲鹗《東城雜記》)。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側重理性警示而非單純貶責。
5. 相關成語
- 近義:防微杜漸、未雨綢缪、見微知著
- 反義:臨渴掘井、亡羊補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清代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霜之戒的意思
《履霜之戒》是一個成語,表示一個人行走在霜地上,卻沒有霜迹留下的意思。借指行走輕盈、步履矯健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霜之戒》這個成語由4個漢字組成。其中,“履”字的部首是“屍”,筆畫數為7;“霜”字的部首是“雨”,筆畫數為16;“之”字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4;“戒”字的部首也是“戈”,筆畫數為6。
來源和繁體寫法
《履霜之戒》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史記》中的《項羽本紀》。後人根據該段文字創造了這個成語。
《履霜之戒》的繁體寫法為「履霜之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履霜之戒》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區别,具體為:
「履」的古代寫法為「北屍大」。
「霜」的古代寫法為「霝」。
「之」的古代寫法為「埀」。
「戒」的古代寫法為「㚇」。
例句
1. 他的舞姿猶如履霜之戒,輕盈而不留痕。
2. 她的步伐矯健有力,完美地诠釋了履霜之戒。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履行、心靈手巧、輕盈、矯健。
近義詞:輕靈、輕盈。
反義詞:蹒跚、磕磕絆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