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驢前馬後的意思、驢前馬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驢前馬後的解釋

謂在人手下打雜。《景德傳燈錄·良價禅師》:“師曰: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是,隻是認得驢前馬後将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小人是箇驢前馬後之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驢前馬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1. 比喻受人支配
    指完全處于被控制或聽從他人安排的狀态,缺乏自主性。這一解釋源自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原文提到“今時人例皆如此,隻是認驢前馬後,将為自己”,強調盲目追隨他人而失去自我。

  2. 指身份卑下、聽人使喚的人
    在元代高文秀的雜劇《遇上皇》中,該詞被用來形容官員出行時前後跟隨的衙役差卒,或泛指地位低下、供人差遣的角色。

出處與演變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景德傳燈錄》或元代戲曲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驢前馬後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驢前馬後》是一種成語,意思是指人的行為笨拙,不靈活,不得要領。這句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驢”和“前馬後”,它們的拆分部首分别為“馬”和“亻”,筆畫數分别為4畫和12畫。

《驢前馬後》的來源和繁體字

這個成語源自《西漢書·窦融傳》,出自劉歆的《呂氏春秋·不知翁仲》篇。它原來是“前有驢、後有馬”,是描述一個人在行走時,前面拉着驢,後面牽着馬,走得慢而且困難。

在繁體字中,驢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而“前”和“後”的字形分别為「前」和「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驢的字形有所不同,它的字形為「驢」,比現代的簡化字形「驢」多了一個部首「馬」,形象地顯示了驢與馬的關系。

而“前”和“後”在古代的字形分别為「前」和「後」,與現代稍有區别。

例句

他做事總是驢前馬後,一點都不得要領。

相關詞語

組詞:前馬後炮、驢頭不對馬嘴、前倨後恭

近義詞:愚笨、拙劣、東倒西歪

反義詞:靈活、機智、熟能生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