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守節。 漢 焦贛 《易林·剝之節》:“虵行蜿蜒,不能上阪,履節安居,可以無憂。”
“履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守節”,即遵守節操或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履節”指保持節操、踐行規範,強調行為符合道德或社會準則。該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文獻中,如焦贛的《易林·剝之節》記載:“虵行蜿蜒,不能上阪,履節安居,可以無憂。”
字詞分解
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個人品行或社會治理,例如:
權威出處
主要源自漢代典籍,如《易林·剝之節》,是研究古代漢語詞彙的重要參考。
“履節”是一個具有道德色彩的詞彙,強調通過實際行動維護節操或規範,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狹義(如節儉)或廣義(如社會規範)含義。
履節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履和節。
履的拆分部首是屍,履的筆畫數為8。
節的拆分部首是艸,節的筆畫數為8。
履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節日儀式。履節原指在節慶時穿着不同的鞋履以示莊重和敬意。
在繁體字中,履節的寫法為「履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許多變化。履節在古時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1. 在春節期間,人們會履節參加各種傳統活動。
2. 小明追求傳統藝術,他向老師請教如何正确履節。
履行、履曆、節日、節慶、節奏、節約
遵循、奉行、遵守
違背、違反、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