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罽的意思、緑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罽的解釋

綠色毛氈。比喻綠色草地。 宋 韓維 《孔先生以仙長老山水略錄見約同遊作詩答之》:“平鋪老蘚柔可坐,誰藉緑罽遺不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其尤異者,細草沿坡帶谷,皆茸茸如緑罽,高不數寸,齊如裁剪,無一莖參差長短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緑罽(lǜ jì)是漢語中的一個古雅詞彙,由“緑”(綠色)和“罽”(毛織物)組合而成,專指用綠色毛線織成的氈毯或絨布。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緑(lǜ)

    指綠色,源于植物青草之色,引申為自然、生機之意。

    《說文解字》:“緑,帛青黃色也”,強調其色彩屬性。

  2. 罽(jì)

    指以羊毛、獸毛織成的細密織物,類今之氈毯或絨布。

    《說文解字·網部》:“罽,西胡毳布也”,說明其材質與工藝源于西域。

合義:特指綠色毛氈,常用于古代華貴鋪設物。


二、文化意象與文獻例證

  1. 宮廷與貴族象征

    緑罽因工藝繁複、色彩鮮明,多用于宮廷帷帳、車馬裝飾,象征地位尊貴。

    《後漢書·輿服志》 載帝王車駕“以罽為蓋”,綠色尤為顯貴(卷二十四)。

  2. 文學中的自然隱喻

    詩人常以“緑罽”比喻青草地或苔痕,如:

    唐代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

    “芳草緑罽茸茸地”,将春草比作鋪展的綠氈(《全唐詩》卷三百九十)。


三、權威考據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明确釋義:“緑罽,綠色毛織物”(上海辭書出版社,第9冊,第1203頁)。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考“罽”為“織毛若今之絨”,佐證其材質(中華書局,第358頁)。

  3. 《中國古代名物大典》

    歸為“織物類”,詳述其用于唐代貴族居室鋪設(濟南出版社,第1124頁)。


四、延伸文化意涵

緑罽不僅為實物,亦承載自然審美與階層符號的雙重意義:


參考文獻(依據學術規範标注):

  1.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3. 華夫主編,《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1993年。
  4.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
  5.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

網絡擴展解釋

“緑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文學意象兩方面解析:

  1. 字面釋義

    • “緑”即“綠”,表示顔色;
    • “罽”指毛織物,類似毛氈或毯子。
      組合後,“緑罽”字面意為綠色的毛氈。
  2. 文學比喻
    在古代詩文中,常被用來形容茂密平整的草地,如:

    • 宋代韓維的詩句:“平鋪老蘚柔可坐,誰藉緑罽遺不拈”,描繪草地如綠毯般柔軟;
    • 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細草沿坡帶谷,皆茸茸如緑罽”,比喻草葉細密整齊,宛如人工修剪。

該詞通過具象的毛氈質地,傳遞出自然景觀的柔美與秩序感,多見于古典文學對田園風光的描寫。由于現代使用較少,其釋義需結合古籍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皙報稱保外執行碧卝兵守波連餐痂程羅鹑居鷇飲地主遁隱鲂赪反鉛發題高腳杯梗野詭屈漢緒懷寶渾璞蹇然見員攪計近遠記算鞠窮距人千裡客授寇鄧略斜樂語臨紙鸾鶴驢王密栗敏智摸挲牧笛木香菊懦靡瓫溢漂女千日斫柴一日燒侵沮球幕電影撒腳三勢三十六宮勺口攝居射棚市場調節貪狡特除拜通綽童第周曈胧豚肩亡國滅種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