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旅魂的意思、旅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旅魂的解釋

(1).猶旅情。 唐 杜甫 《夜》詩:“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唐 戴叔倫 《柳花歌送客往桂陽》詩:“定知别後消散盡,卻憶今朝傷旅魂。” 明 劉基 《漫興》詩:“多事池邊促織兒,聲聲哀怨旅魂知。”

(2).客死他鄉者的鬼魂。 唐 黃滔 《經安州感故鄭郎中》詩之二:“旅魂頻此歸來否,千載雲山屬一遊。” 清 朱茂晖 《哭譚禮部元孩》詩:“旅魂招未得,何處望鄉關。”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石唯庵殘稿》:“我亦親恩矢報者,白雲天遠旅魂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旅魂”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和情感深度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本義和引申義幾個層面來理解:

  1. 字源與基本構成:

    • 旅 (lǚ): 本義指軍隊的編制單位(五百人為旅),引申為在外作客、旅行、寄居他鄉之意。《說文解字》:“旅,軍之五百人為旅。” 段玉裁注:“引申為凡在外之稱。” 在“旅魂”中,取其“客居、羁旅”之意。
    • 魂 (hún): 指人的精神、心靈、意識,常與“魄”相對,古人認為魂是能離開形體而存在的精神。《說文解字》:“魂,陽氣也。” 指人的精神靈氣。
    • 組合: “旅魂”即“羁旅之魂”或“客居之魂”,指因漂泊在外、遠離故土而處于不安、孤寂、思鄉狀态的心靈或精神。
  2. 核心含義(詞典釋義):

    • 指客居他鄉者的心神、思緒。 這是最直接的含義,強調身處異鄉時内心的感受,常包含孤獨、漂泊無依、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情感。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旅人的心緒”。
    • 指客死他鄉者的魂魄。 這是一個更深層、更具悲涼色彩的引申義。古人認為客死他鄉是人生大不幸,其魂魄難以歸鄉,故稱“旅魂”。例如,《漢語大詞典》也收錄此義項:“猶旅情。亦指客死他鄉者的魂魄。”
  3. 文學意象與情感内涵:

    • 漂泊感與無根性: “旅魂”強烈地傳達出一種遠離故土、漂泊在外、無所歸依的生命狀态和精神感受。
    • 孤獨與寂寞: 身處陌生環境,缺乏歸屬感和熟悉的人際網絡,内心充滿孤寂。
    • 思鄉與懷舊: 對故鄉、親人、往昔生活的深切思念是“旅魂”的核心情感。
    • 哀傷與悲涼: 尤其在指代客死他鄉者的魂魄時,蘊含着深沉的哀傷、遺憾和生命的悲涼感。
    • 脆弱與不安: 旅途的艱辛、環境的陌生,使得心靈處于一種敏感、脆弱和不安的狀态。
  4. 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旅魂”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用以烘托遊子思鄉、征人懷遠、貶谪愁緒或人生漂泊的深沉情感。

    • 例1:杜甫《夜》:“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 這裡的“旅魂驚”生動刻畫了詩人在夔州漂泊,秋夜獨處時内心的孤寂與驚悸不安。
    • 例2:黃滔《旅懷》:“雪貌潛凋雪發生,故園魂斷弟兼兄… 十年除夜在孤館,萬裡一身求大名。 魂斷旅寓,思鄉之情溢于言表。
    • 例3:指代客死之魂: 如挽聯或悼詩中常見“招旅魂”、“慰旅魂”等語,表達對客死異鄉者的哀悼和希望其魂魄得以安息或歸鄉的願望。

“旅魂”一詞,從詞典釋義角度看,核心指客居他鄉者的心神思緒,常伴隨孤獨、思鄉之情;其深層引申義指客死他鄉者的魂魄,帶有濃厚的悲涼色彩。它是一個承載着深厚文化情感和生命體驗的文學詞彙,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鄉土、家園的眷戀以及對人生漂泊、命運無常的慨歎。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旅魂”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旅情(漂泊的愁緒)
    指行旅途中的孤寂、思鄉或漂泊無依的情感。該含義常見于唐詩,例如:

    • 杜甫《夜》中“空山獨夜旅魂驚”,以“旅魂”抒發獨居深山的羁旅之思。
    • 戴叔倫《柳花歌送客往桂陽》中“卻憶今朝傷旅魂”,表達送别時的離愁。
  2. 客死他鄉的鬼魂
    代指因漂泊異鄉而亡者的魂魄,帶有哀悼與孤寂的意象。例如:

    • 清代朱茂晖《哭譚禮部元孩》中“旅魂招未得”,暗指亡魂難以歸鄉的悲涼。
    • 清代葉廷琯詩句“白雲天遠旅魂孤”,強化了魂魄漂泊的孤獨感。

二、文學應用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旅魂”多用于詩詞,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其情感内核與“羁旅”“孤魂”等詞相通,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寶玩筆花賓校博學鴻儒伯牙絃補帖垂涎初夏除愈道誼洞洞惺惺洞溢蠹國鵝不食草放棹扞撫高雅海師回脖胡頭講射吉瑞九降酒糾舅爺寄予潰漏巒岏麻制蠓蚋門路俛卬摩撫末伎牧宮尿床碰櫃酒平均主義擗踴哭泣切切此布切責青圭卻還驲夫軟錳礦山脅省司神秀史胥豎櫃松慢太夫人踏局逃逃韬形滅影同符危邦享福湘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