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率服的意思、率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率服的解釋

相率而服從。亦指順服。《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孔 傳:“佞人斥遠之,則忠信昭於四夷,皆相率而來服。” 孫星衍 疏:“蠻夷循服。”《漢書·王莽傳上》:“今天下治平,風俗齊同,百蠻率服。” 宋 陸遊 《上殿劄子》之三:“年穀婁豐,四夷率服。” 太平天囯 洪秀全 《禦制千字诏》:“ 胡 越 貢朝,蠻夷率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率服”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古籍與現代詞典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率服”指衆人相率而服從,即群體因信服或權威而共同順服。常見于描述對君主、德政或強大影響力的歸順,如《尚書·舜典》中“蠻夷率服”,意為邊遠部族主動臣服。

  2. 單字拆解

    • 率(shuài):本義為“帶領”,引申為“遵循”或“表率”。
    • 服:意為“順從”“信服”,如《漢書》中“百蠻率服”即強調邊疆民族的歸順。

二、古籍用例與背景

  1. 經典出處
    如《舜典》記載舜以德政使四方歸附:“柔遠能迩,惇德允元……蠻夷率服”,強調以德行感召而非武力征服。
  2. 曆史語境擴展
    宋代陸遊曾用“四夷率服”形容國家強盛;太平天國文獻中亦以“胡越貢朝,蠻夷率服”表達政治理想。

三、特殊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率服”解釋為“對才能或行為的欽佩”,但此釋義缺乏廣泛古籍支持,可能與“歎服”“折服”等詞混淆,需謹慎參考。

四、應用場景

文學/曆史領域:多用于描述政權威望、文化影響力導緻的群體順服,如“德政所至,萬民率服”。
注意: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論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尚書》《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參考、3)。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率服》的意思

《率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快速地使人心服、服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率服》這個詞的部首是⺈(肉)和⺼(月),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

《率服》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年》一章中:“有虎鬥于縣侯(侯官)之門(門)。” 縣侯稱為晉國的一個行政區域,所以縣侯的門衛職責是保護縣侯的安全。這裡的“縣侯門”就是類似于現代的官方機關大門。有一次有隻老虎闖入了這個門,門衛的官員見到後十分害怕,但依然緊盯着老虎,堅決沒有後退的意思。最終,通過一名族人宣講國家政策,動員他們聯合起來,齊心協力将老虎驅逐出去。老虎被逐出後,族人紛紛表示對門衛的敬佩和感激,并向他“率服”。

繁體

《率服》的繁體字是「率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率服」的寫法為「率﨑」,其中的「﨑」是一個特殊的古代字體,表示奉迅速,快捷地服從。

例句

領導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使下屬對他産生了深深的《率服》之情。

組詞

服從、服氣、服衆、服役、服侍

近義詞

順從、聽從、順服、服從、遵從

反義詞

抵抗、違抗、反抗、不服從、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