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呂尚 與 商 傅說 的并稱。《楚辭·王逸<九思·逢尤>》:“ 呂 傅 舉兮 殷 周 興, 忌 嚭 專兮 郢 吳 虛。”原注:“ 呂 , 呂望 ; 傅 , 傅説 。”
“呂傅”是古代文獻中對兩位著名賢臣的并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周朝的呂尚(姜子牙)與商朝的傅說。兩人均為輔佐明君、振興王朝的傑出政治家。呂尚助周武王滅商建周,傅說輔佐商王武丁實現“武丁中興”,故常被後世并稱以喻賢臣。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楚辭·九思·逢尤》:“呂傅舉兮殷周興,忌嚭專兮郢吳虛。”原注明确解釋:“呂,呂望(即呂尚);傅,傅說”,通過對比賢臣與佞臣的作用,強調治國用人之道。
人物背景補充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曆史讨論中,象征賢能輔佐之臣對國家興衰的關鍵作用,如“得呂傅則國昌”等表達。
注:部分網頁提到“呂傅”有“教導”含義,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解釋仍以曆史人物并稱為準。
呂傅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多個意思:
1.指的是能夠才智過人,具備較高學識或技能的人;
2.指的是古代官職名,為官員的一種職務;
3.指的是一種姓氏,來自于古代的姓氏之一。
呂傅的拆分部首是“口”和“亻”,其中“口”是上部部首,表示與口相相關的意義,而“亻”是左部部首,是人的意義;
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呂傅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呂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在今天的漢字中,呂傅的字形已經發生了變化,由繁體字“呂輔”演變而來。
在古代,呂傅的寫法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時期和變體有所差異。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呂傅的古代寫法如下:
1.呂:口口口口一人一刀;
2.傅:⺈一⺈一口人一刀。
1.他是一個呂傅,懂得很多知識。
2.他曾經擔任過呂傅的職務。
呂氏、傅姓、呂傅文化、呂傅中學。
賢者、智者、學者。
愚人、無知者、外行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