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旌表門第立柱柱端的龍形部分。《敦煌變文集·丑女緣起》:“兩腳出來如露柱。” 蔣禮鴻 通釋:“露柱,旌表門第的柱端龍形的部分。”《古尊宿語錄·雲門匡真禅師廣錄中·空中語要》:“不見有露柱,見解偏枯。見露柱但喚作露柱,見拄仗但喚作拄仗,有什麼過。” 宋 陸遊 《拄杖歌》:“歸來燈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應聞。”
“露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露柱(拼音:lù zhù)指古代用于旌表門第的立柱,其柱端常雕刻龍形裝飾,象征地位和榮耀。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印證,例如: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提到“露柱”作為成語,表示“掩飾不住的破綻”,但此用法缺乏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誤傳或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建議結合《敦煌變文集》《漢語大詞典》等古籍進一步探究其曆史用法。
露柱是一個成語,意指建築物的柱子暴露在外,沒有遮蓋的表面。它通常用來描述建築物或結構部分受到損壞或破壞,或者缺乏保護的狀态。
拆分部首:雨(左), 木(右)
拆分筆畫:雨(2畫), 木(4畫)
露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中,原文為“露柱之孤,不憂不懼”。在繁體字中,露柱的寫法沿用了簡體字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露柱的寫法基本與現代一緻,隻有一些細小的書寫變化。
1. 暴風雨過後,房屋倒塌,露出了柱子的斷裂部分。
2. 這座廢棄的建築物已經長時間未得到維護,牆壁已破裂,露出了露柱。
1. 露天:指沒有任何掩護或遮蔽,暴露在室外的狀态。
2. 柱子:建築物中用來支撐屋頂和結構的垂直立柱。
3. 暴露:指被看到或暴露在外的狀态。
1.裸露:指沒有覆蓋或遮擋的暴露狀态。
2.無遮蓋:指沒有任何遮擋或阻撓的暴露狀态。
1.遮蓋:指用物體覆蓋或遮擋起來。
2.保護:指采取措施以保護某物免受威脅或損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