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祿俸。《漢書·龔勝傳》:“ 勝 稱疾不應徵。 莽 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安車駟馬,迎 勝 ,即拜,秩上卿,先賜兩月祿直以辦裝。”參見“ 祿俸 ”。
“祿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辨析: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及多篇文獻記載,“祿直”即“祿俸”,指古代官員的俸祿。例如《漢書·龔勝傳》記載:“先賜兩月祿直以辦裝”,此處“祿直”明确指俸祿金額,用于官員置辦行裝。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将“祿直”解釋為官員廉潔正直,但此說法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讀。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俸祿”含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祿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官員的薪水和直接職務。在古代中國社會中,祿直表示官員所領取的俸祿和責任。祿指官員的俸祿,直指官員的職責。
祿直的拆分部首為示部,示部表示與礻有關的意義。祿直共有6畫,其中祿為禾字旁,直為手字旁。
祿直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禽;先號啜其辭,後來道歉,吉”。後來,《周易·乾卦》中的“吉”被解釋為祿,代表貴族的薪水和責任,而“啜其辭,來道歉”的意思則被解釋為直。在《左傳·宣公八年》中,祿直的詞義首次出現并得到确認,成為古代官員的薪水和官職的稱謂。
祿直在繁體字中保持原貌,沒有發生改變,仍然是「祿直」。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祿直的古時候寫法為「欄見」,其中「欄」為小篆形态,表示祿;「見」為小篆形态,表示直。
1. 官員的祿直需要按時發放,以保持政權的穩定。
2. 政府需要規範祿直制度,确保官員的薪水與職責相符。
組詞:祿位(指官員的地位)、正直(指誠實正直)
近義詞:俸祿、官饷
反義詞:貧窮、無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