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鲈魚脍的意思、鲈魚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鲈魚脍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 齊王 敗,時人皆謂為見機。”後因以“鱸魚膾”為思鄉賦歸之典。 唐 王維 《送從弟蕃遊淮南》詩:“歸來見天子,拜爵賜黃金;忽思鱸魚膾,復有滄洲心。”亦作“ 鱸魚鱠 ”。 唐 李白 《秋下荊門》詩:“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 剡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鲈魚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思鄉歸隱的主題密切相關,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記載西晉名士張翰(字季鷹)在洛陽為官時,見秋風起,思念家鄉吳中的莼菜羹和鲈魚脍,感歎“人生貴在適意”,遂辭官歸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張翰因早退得以避禍,時人贊其有先見之明。

  2. 核心含義
    後以“鲈魚脍”代指兩種意涵:

    • 思鄉之情:因懷念故鄉風物而引發歸鄉之念
    • 淡泊名利:主張順應本心、遠離官場羁絆的處世态度
  3. 文化延伸
    此典故衍生出成語“莼鲈之思”,成為古代詩詞中表達歸隱意向的常見意象。例如辛棄疾詞“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即化用此典。

  4. 字詞分解

    • 鲈魚:江南特産魚類,肉質鮮美
    • 脍:細切的魚肉,古代指生食魚片

該典故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傳統,常被用于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與“采菊東籬下”等意象共同構成隱逸文化的符號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鲈魚脍》的意思

《鲈魚脍》是一種古代中國美食,指的是制作出的鲈魚腌制品。

《鲈魚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鲈魚脍》由“魚”、“肉”和“魚”組成。其中,“魚”是部首,由8劃組成;“肉”由6劃組成。

《鲈魚脍》的來源

《鲈魚脍》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一篇中。在古代中國,鲈魚是一種著名的美食材料,而《楚辭·招魂》中提到了用鲈魚制成的脍肉。

《鲈魚脍》的繁體

《鲈魚脍》的繁體字為「鱸魚膾」。

《鲈魚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可以寫作「鱸魚膾」或「鲈魚膾」。

《鲈魚脍》的例句

他親手制作了一份美味的《鲈魚脍》,大家都贊不絕口。

《鲈魚脍》的組詞

鲈魚、脍肉

《鲈魚脍》的近義詞

鲈魚腌制品、鲈魚肉脯

《鲈魚脍》的反義詞

新鮮鲈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