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翠色。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十:“茲山何峻秀,緑翠如芙蓉。”亦借指綠葉。 唐 權德輿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之九:“雨歇風輕一院香,紅芳緑翠接東牆。”
“緑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青翠、碧綠的顔色或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緑翠”由“緑”和“翠”組成,兩字均指綠色,但“翠”更偏向鮮豔的青綠色。該詞可形容植物繁茂、綠葉豐盈的景象,也用于描繪山川、田野等自然景色的青翠之美。
色彩層面
指碧綠青翠的色調,常用于描述草木、山水等自然景物。例如:
生機與美感
強調景物充滿生命力,如《史記》中“山川翠秀”的表述,暗含自然之美的贊歎。此外,它也可指代綠葉,如唐代詩詞中常用“緑翠”表現春日生機。
特殊用法
在特定語境下,“緑翠”也是一種菊花的名稱,但此義項較為罕見。
“緑翠”融合了色彩與意境,既指青翠的視覺感受,也承載了古典文學中對自然之美的詩意表達。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李白、權德輿等唐代詩人的作品。
《緑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青翠或綠色的翠綠。
《緑翠》由「糸」和「玉」兩個部首組成。
「糸」是綸字底部,表示與線相關的事物。「玉」表示玉石。
緑翠總共有17個筆畫。
緑翠的來源是古文字,最早表示翠綠的顔色。在繁體中,「緑」變為「綠」,而「翠」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緑」的寫法為「緑」,意為綠色。而「翠」的寫法也相同,為「翠」,意為翠綠。
1. 這片緑翠的森林讓人心曠神怡。
2. 季節轉換時,大地從灰色逐漸變成了緑翠的顔色。
1. 緑油油:形容綠得發亮的顔色。
2. 緑草如茵:形容一片綠草茵茵。
2. 緑野環繞:形容四周綠樹環抱的景色。
1. 碧綠:形容明亮、鮮豔的綠色。
2. 青翠:形容綠色或綠樹正為。
3. 蒼翠:形容濃綠或郁郁蔥蔥。
1. 枯黃:形容幹枯、不再鮮活的顔色。
2. 灰暗:形容暗淡、缺乏光彩的顔色。
3. 望而生畏:形容色彩單調、令人生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