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鸬鹚杓。 清 李調元 《聞王少林嵩高病足》詩之一:“一年斷酒閒鸕杓,六月看花過馬纓。”
“鸬杓”(lú sháo)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人的言談舉止粗野無禮,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批評缺乏教養或行為莽撞的人。
2. 詞源與意象解析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例如批評某人言行失當時,可說“舉止如鸬杓般粗野”。需注意語境,避免口語化濫用。
補充說明
該詞在《漢語辭海》中僅标注為“鸬鹚杓”的簡稱,而現代用法更側重其引申的比喻義。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确保語義清晰。
鸬杓是一個漢字詞,表示一種水禽的名稱,也叫鴛鴦。
鸬杓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鳥部,右邊是木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鸬杓的字形演變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它代表着水禽的形象。在古代文獻中,鸬杓一詞常常用來形容鴛鴦在水中漂浮的樣子。
繁體字鸬杓的字形為鸬杓。
在古代,鸬杓的字形稍有不同。鳥部的畫法更為簡化,整個字形更加粗糙。古代寫法為鳥+亻+木,其中"亻"為人的偏旁。
1. 這個湖泊上時常可以看到一對鸬杓在水中嬉戲。
2. 鸬杓是善于遊泳的禽類,它們的羽毛非常漂亮。
鸬杓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鸬杓湖:指以鸬杓最為常見的湖泊。
2. 鸬杓羽:指鸬杓身上漂亮的羽毛。
3. 鸬杓舞:一種舞蹈形式,模仿鸬杓在水中嬉戲的樣子。
鸬杓的近義詞為鴛鴦。
鸬杓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