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洛神的意思、洛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洛神的解釋

傳說中的 洛水 女神,即 宓妃 。後詩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洛水》:“昔 王子晉 好吹鳳笙,招延道士,與 浮丘 同遊 伊 洛 之浦, 含始 又受玉雞之瑞于此水,亦 洛神 宓妃 之所在也。” 唐 溫庭筠 《蓮花》詩:“應為 洛神 波上韈,至今蓮蕊有香塵。”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譽,藝是 鍼神 貌 洛神 。”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品》:“ 柳南 賦詩二十首,歌以當哭,節録其半……‘一枝冷艷誰堪似,妙手玲瓏寫 洛神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洛神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洛水女神,其形象和内涵在曆史中不斷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神話起源與身份

  1. 基本身份:洛神原名宓妃(或宓妃),相傳是伏羲(宓羲)之女,因溺亡于洛水而成為水神。
  2. 不同版本:部分記載稱其為伏羲的妃子,或黃河之神河伯的配偶,但主流說法更傾向其為伏羲女兒。

二、形象與職責

三、文學與文化演變

  1. 早期記載:先秦神話中,洛神是地方水神,形象較樸素。
  2. 中古時期:逐漸世俗化,成為文人寄托情感的理想化女性形象,如曹植《洛神賦》将其塑造成“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絕世美人,奠定東方美學基調。
  3. 詩詞引用:唐代溫庭筠等詩人常以洛神代指美女,如“應為洛神波上韈,至今蓮蕊有香塵”。

四、争議與考據

以上内容綜合了神話、文學、曆史考據等多維度信息,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洛神賦》原文或《水經注》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洛神:詞義解釋

洛神一詞源于古代漢語,主要有兩個意思:

1. 洛神指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仙女,傳說她是長居洛水之中的女神,以美貌與聰慧著稱。

2. 洛神亦代指美女、佳人。

洛神:拆分部首和筆畫

洛神的拆分部首為水,由3個筆畫構成。

水是指事物的液體狀态,可以代表洛水的概念。

洛神:來源

洛神一詞最早見于《楚辭·離騷》這一詩篇,由古代文學家屈原創作。他以洛神形容自己深愛的妻子。

洛神:繁體

洛神的繁體字為「洛神」,與簡體字相同。

洛神: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漢字寫法多有變化,洛神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字形,但基本保持了「洛神」這個音譯的意思。

洛神:例句

1.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洛神是被贊美為有着令人迷醉美貌的女子。

2. 他把自己心目中的女神稱之為洛神。

洛神:組詞

1. 洛神仙子

2. 洛神賦

3. 洛神湖

洛神:近義詞

1. 美人

2. 仙女

3. 佳麗

洛神:反義詞

1. 丑陋

2. 妖精

3. 凡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