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瘰癧的意思、瘰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瘰癧的解釋

病名。即淋巴腺結核。俗稱疬子頸,多發生在頸部,有時也發生在腋窩部。《靈樞經·寒熱》:“ 黃帝 問于 岐伯 曰:‘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瘰疬》“小瘰大癧三陽經,項前頸後側旁生,痰濕氣筋名雖異,總由恚忿鬱熱成”注:“此証小者為瘰,大者為癧……若連綿如貫珠者,即為瘰癧。”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海苔裡有碘質,可醫瘰疬病。”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啊,瘰疬!這不是和肺結核相連帶的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瘰癧(luǒ lì)是中醫術語,指發生于頸部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現代醫學稱為頸部淋巴結結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點

  1. 形态特征
    頸部出現串珠狀結節,初期如黃豆大小,皮色不變,無痛感;後期可能化膿潰破,膿水清稀并含敗絮樣物質,形成窦道。
  2. 易發人群
    多見于兒童或青年,病程緩慢,具有“此愈彼潰”的特點。

二、病程分期

  1. 初期
    核塊孤立或散在,表面光滑、可移動,無全身症狀。
  2. 中期
    結節融合成腫塊,與皮膚粘連,疼痛并逐漸化膿,皮色轉暗紅。
  3. 後期
    潰後流膿,瘡口呈潛行性管腔,伴低熱、乏力等氣血虛弱症狀。

三、病因與病理

由結核杆菌感染引起,多通過淋巴或血液傳播(如口腔、肺部結核擴散至頸部淋巴結)。

四、預後與治療

多數患者可治愈,但體虛者可能複發。中醫治療以扶正祛邪為主,現代醫學則結合抗結核藥物。

如需更專業的診療建議,請咨詢中醫或感染科醫生。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瘰癧》?

《瘰癧》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患有淋巴結結核的疾病。淋巴結結核是一種由結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通常發生在淋巴結上。

拆分部首和筆畫

《瘰癧》這個詞的部首是疒(疔疖療瘧)和疒(疔疖療瘧)。它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瘰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語大詞典》和《康熙字典》中,并且已經成為現代漢語詞彙。它的繁體字是「癩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瘰癧」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漢字形體和拼音的變化,《說文解字》中使用的寫法是「癧」,它跟現代的寫法相似。不過,由于漢字的演變,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患有瘰癧已經多年了,需要定期接受治療。
2. 這位病人的瘰癧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組詞

組詞:淋巴結瘰癧、瘰癧患者、瘰癧症狀。

近義詞

近義詞:淋巴結結核、瘰癧病。

反義詞

反義詞:健康、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