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瘰癧的意思、瘰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瘰癧的解释

病名。即淋巴腺结核。俗称疬子颈,多发生在颈部,有时也发生在腋窝部。《灵枢经·寒热》:“ 黄帝 问于 岐伯 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瘰疬》“小瘰大癧三阳经,项前颈后侧旁生,痰湿气筋名虽异,总由恚忿鬱热成”注:“此証小者为瘰,大者为癧……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癧。”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海苔里有碘质,可医瘰疬病。”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啊,瘰疬!这不是和肺结核相连带的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瘰疬(luǒlì)是中医学术语,指颈部淋巴结结核性疾病,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瘰”指皮下肿起的小核块,“疬”含疾病蔓延之意。《康熙字典》引《说文解字注》:“瘰,癰肿也;疬,恶疾也”,二字合用特指结核成串、缠绵难愈的颈部肿块。

二、医学定义与特征

根据《中医大辞典》,瘰疬是“因肺肾阴虚、痰火凝结所致,多发于颈项的核块状疾病”。典型特征为:

  1. 形态表现:初期如豆粒,渐增大成串,状如贯珠
  2. 病程发展:破溃后流脓清稀,夹有败絮状物,形成窦道难愈合
  3. 伴随症状:低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阴虚证候

三、历史认知与文献记载

  1. 《黄帝内经》 最早称其为“鼠瘘”,描述其“发于颈腋,溃后如鼠穴”
  2.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 记载用灸法治疗“牡痔”(含瘰疬类病症)
  3. 明代《外科正宗》 系统提出“瘰疬论”,强调“此疾由虚损气结而成”

四、现代医学对应关系

现代临床证实,瘰疬相当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病理活检确诊。世界卫生组织(WHO)结核病分类标准(ICD-11)将其归类为A18.2型周围淋巴结结核。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医大辞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外科正宗·瘰疬论》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WHO结核病分类标准: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http://id.who.int/icd/entity/34783911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http://yz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3-06/7107.html

网络扩展解释

瘰癧(luǒ lì)是中医术语,指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为颈部淋巴结结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特点

  1. 形态特征
    颈部出现串珠状结节,初期如黄豆大小,皮色不变,无痛感;后期可能化脓溃破,脓水清稀并含败絮样物质,形成窦道。
  2. 易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病程缓慢,具有“此愈彼溃”的特点。

二、病程分期

  1. 初期
    核块孤立或散在,表面光滑、可移动,无全身症状。
  2. 中期
    结节融合成肿块,与皮肤粘连,疼痛并逐渐化脓,皮色转暗红。
  3. 后期
    溃后流脓,疮口呈潜行性管腔,伴低热、乏力等气血虚弱症状。

三、病因与病理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多通过淋巴或血液传播(如口腔、肺部结核扩散至颈部淋巴结)。

四、预后与治疗

多数患者可治愈,但体虚者可能复发。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现代医学则结合抗结核药物。

如需更专业的诊疗建议,请咨询中医或感染科医生。

别人正在浏览...

白洋淀不打不成相识不洁不立文字餔时常参春条寸补得天钓叟僀搭地禁改颜榦佐高升高制挂甲广解贯朽粟腐谷风建定浸使鞫报窠绫蓝青官话落价拉仗躐级罗巾闾弄没意头绵里针命籙拿办难舍内幸鸥情繦杖潜难清善戚懿渠首趋炎附热弱蒂三方石家庄顺天游熟议厮捱淌凌洮靧天渊通忧共患歪厮缠畏戢汙坳雾雪香国向天而唾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