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趕車的車夫。 清 袁枚 《新齊諧·土雨》:“未幾,四馬攢蹄,退後不敢前。騾腳大呼曰:‘有鬼!’”
“騾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趕車的車夫,即駕駛或管理騾車的人。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或近代語境中,尤其強調以騾為運輸工具的駕車者。
組合後,“騾腳”特指以駕馭騾車為職業的勞動者。
清代袁枚《新齊諧·土雨》中曾用此詞:“未幾,四馬攢蹄,退後不敢前。騾腳大呼曰:‘有鬼!’”(描寫車夫在異常情況下驚慌的情景)。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方言中。如需了解更多,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騾腳是一個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馬(馬兒)部和足部。它的總共包含16個筆畫。
《騾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造字方式。騾原指騾馬,多用來指代一種由母馬與公驢交配所産生的雜交種馬。腳是指動物的腳部。
騾腳的繁體字為騾腳。
在古代漢字中,騾腳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中使用了腳字旁,即齒旁,表示馬蹄的痕迹。後來進一步演變為現代寫法。
1. 這匹馬的騾腳特别有力,適合用來拉車。
2. 騾腳習以為常,它代表了一種生活的常态。
1. 騾背(形容騾馬背脊的彎曲或彎曲的山脈)
2. 馬腳(指馬的腿和腳)
3. 馬蹄(指馬的腳的硬角質部分)
1. 馬蹄
2. 蹄子
3. 腳印
1. 光腳
2. 完美
3. 高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