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大醮的意思、羅天大醮的詳細解釋
羅天大醮的解釋
道士為禳除災祟而設的規模盛大的道場。《水浒傳》第一回:“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明 汪廷讷 《獅吼記·歸宴》:“如果娘子有此事, 陳慥 當設一羅天大醮。”參見“ 大羅天 ”。
詞語分解
- 羅天的解釋 即大羅天。《雲笈七籤》卷二一:“於此界外八方世界,皆上有羅天重重,别置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亦與南天下宛利同無異也。”參見“ 大羅天 ”。
- 大醮的解釋 道教舉行的隆重的祭天儀式。
網絡擴展解釋
羅天大醮是道教最隆重的祭祀儀式之一,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 詞義解析:
“羅天”指道教最高聖境“大羅天”,意為網羅諸天諸地;“醮”指齋醮儀式,明代後多代指祭祀活動。
- 宗教定位:
屬于道教黃箓齋的一種,旨在通過大規模祭祀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兼具消災祈福、協正星位等功能。
二、曆史發展
- 宋代規範化:
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将醮典分為普天大醮(3600神位)、周天大醮(2400神位)、羅天大醮(1200神位),分别由皇帝、貴族、百姓主祀。
- 古代規模:
需設九壇(上三壇普天、中三壇周天、下三壇羅天),持續49天,含焚香、開壇、請聖等科儀,耗費人力物力極大。
三、儀式結構與内涵
- 主要流程:
包括齋戒沐浴、搭設醮壇、誦經禮拜、施食送神等環節,輔以道教音樂、禹步(步罡踏鬥)等儀式藝術。
- 信仰體系:
祭祀對象涵蓋道教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及諸天星宿、幽冥神靈,體現“天人合一”思想。
四、現代意義與舉辦情況
- 文化傳承:
新中國成立後僅舉辦九次(如1993年北京白雲觀、2023年江蘇茅山),側重弘揚傳統文化,部分活動向公衆開放。
- 社會功能:
從古代帝王主導的祈福儀式,逐漸演變為兼具宗教性與文化展示性的盛典,被戲稱為“道教奧運會”。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近年活動,可查閱搜狗百科、今日頭條相關報道及道教經典《雲笈七籤》。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天大醮
詞義:羅天大醮是一個成語,意為隆重的祭祀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羅(糸+罒)天(一+一+一)大(一+人)醮(酉+⻌)。
來源:羅天大醮這個詞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魏書·百官志》。它是由羅天和大醮兩個詞組合而成。羅天指的是祭祀中加上羅列,意為隆重莊嚴,大醮是指盛大的祭祀活動。
繁體:羅天大醮。
古時候漢字寫法:羅天大醮。
例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當地居民會舉行一場羅天大醮,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組詞:隆重、莊嚴、祭祀、活動。
近義詞:盛大的祭祀、隆重的慶典。
反義詞:簡易的祭祀、普通的慶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