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 産的檀木。古時 蜀 地制作琵琶,常用邏逤檀為槽,音色俱佳。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上》:“妃子琵琶邏逤檀,寺人 白季貞 使 蜀 還獻。其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鑒。”《文獻通考·樂十》:“ 唐 天寶 中,宦者 白秀正 使 西蜀 ,回獻雙鳳琵琶,以邏逤檀為槽,溫潤輝光,隱若圭璧,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亦省作“ 邏檀 ”。
“邏逤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西藏産的檀木相關,主要用于制作樂器的曆史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邏逤檀”指西藏(古稱“邏逤”或“邏些”)出産的檀木。這種木材質地溫潤如玉,光澤度高,尤其適合制作琵琶的共鳴槽(即“槽”),能賦予樂器更佳的音色。
曆史用途
别稱與簡化
該詞也簡稱為“邏檀”,常見于古籍中對同一木材的描述。
個别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思維清晰”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誤讀或引申義,建議以曆史文獻記載為準。
《邏逤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用以形容人的行為或舉止高雅、溫文爾雅。
《邏逤檀》由“辶”、“實”、“木”、“亻”和“罙”五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6畫。
《邏逤檀》最早見于《左轉》一書,書中用來形容人的文雅舉止。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為「邏逤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邏逤檀》為例,古時的寫法為「遼韶檀」。
1. 他言辭優雅,舉止邏逤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這位女士的儀态邏逤檀,仿佛是一個古代的貴婦。
邏輯、逤口、檀栾
優雅、溫文爾雅、文雅
粗魯、粗野、庸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