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纂的意思、論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纂的解釋

編纂。 宋 黃庭堅 《代司馬丞相進<稽古錄>表》:“論纂皆有依憑,總而成書為《稽古録》。”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 孔子 ﹞既卒( 敬王 四十一年=前四七九),門人又相與輯其言行而論纂之,謂之《論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論纂”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編纂整理
    該詞最早指對文獻或言論的系統整理與編纂,例如《論語》即為孔子弟子對其言行的輯錄。宋代黃庭堅《稽古錄》中也用此義,強調“論纂皆有依憑”。

  2. 辯論求真
    作為成語時,其含義轉為通過辯論或讨論辨析事物的真僞與是非,強調以理性探讨追求真相。

二、字義分解

三、用法差異

四、總結

該詞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指客觀的文獻整理,也可指主觀的辯證分析。建議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用例進一步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一、《論纂》的意思

《論纂》是指對文獻、史書等進行編輯整理、校訂的工作。它是文獻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古代官員在整理文書檔案時常用的詞彙。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論纂》的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和“糸”。

部首“言”代表聲音、語言,位于字的上部;部首“糸”代表絲繩,位于字的下部。

根據漢字的書寫規範,結合兩個部首的位置,可以知道《論纂》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三、來源

《論纂》一詞最早出現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由語言學者根據古代文獻中的記載和相關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四、繁體字

《論纂》的繁體字為「論纂」。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的形狀和書寫風格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字形基本上保持一緻,仍由相同的部首組成。

六、例句

1. 他是著名的古籍《史記》的論纂者。

2. 在進行文獻論纂的過程中,需要耐心細緻地核查每一個細節。

七、組詞

1. 論學:研究、讨論學問的方法和體系。

2. 論述:闡述和說明某一觀點或學術思想。

3. 纂修:編輯整理書籍、文獻。

八、近義詞

編纂、校訂、整理。

九、反義詞

散漫、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