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綸闱的意思、綸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綸闱的解釋

猶綸閣。中書省的代稱。撰拟制诰之所。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詩:“綸闈慙并入,翰苑忝先攀。”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 張洎 ﹞謁 韓熙載 , 韓 一見,待之如故,謂曰:‘子好,中書舍人。’頃之, 韓 主文。 洎 擢第,不十年,果主綸闈之任。” 清 錢謙益 《王元之自翰林谪官》詩之二:“綸闈舊侶蒼苔在,僧舍新愁白髮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綸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專有名詞,指代古代掌管文書诏令的中樞機構,尤以“中書省”為核心釋義對象。該詞由“綸”與“闱”二字複合構成:

  1. 字義溯源

    “綸”本義為青絲绶帶,引申為帝王诏令(如《禮記·缁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闱”指宮門或官署(如《周禮·地官·保氏》“使其屬守王闱”)。二者結合後,“綸闱”特指起草、頒布诏令的官方機構,常見于唐宋文獻。

  2. 職能定位

    《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職能為“中書省别稱”,例如《舊唐書·職官志》載“綸闱之任,所掌絲綸”,表明其核心職責是代帝王草拟政令文書。宋代《玉海·官制》進一步說明其與“樞密院”并稱“二府”,凸顯其政治地位。

  3. 文獻用例

    唐代白居易《馮宿除兵部郎中制》以“綸闱載筆,黃案成案”描述官員任職場景;元代王恽《玉堂嘉話》則用“出入綸闱,典司帝制”強調機構的權威性。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2. 《舊唐書·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恽《玉堂嘉話》(元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綸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結構


二、基本釋義

“綸闱”是中書省的代稱,特指古代撰拟皇帝诏令的機構()。


三、曆史引證與用法

  1. 唐代文獻:
    白居易在《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中寫道:“綸闱慚并入,翰苑忝先攀”,表明“綸闱”與翰林院(翰苑)并列,均為文職要地()。
  2. 宋代用例:
    鄭文寶《南唐近事》記載張洎“主綸闱之任”,指其執掌中書省文書職務()。
  3. 詩詞中的意象:
    唐代羅隱、韋莊等詩人常以“綸闱”代指朝廷中樞,凸顯其權威性()。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或制度背景,可參考漢典()及唐代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巾便鴻步步緊逼采納參管槽頭嘈雜蟾背川岫刍秣從馬直錯着水大母指倒押韻攧手攧腳豆制品恩綸風鍳風胎光音王龜寳鍋房還意昏劄火宅僧腳門九祖吉徵沮诘口耳相承款密賫發郎伯蘭堂芒背貓鼠同乳蠓蚋敏才沫水慕襲評識跷跷闆诮讪球蛋白羣姓生肉諟谛四方館四個現代化厮撲彈花桃绶同班同學捅馬蜂窩推類頹落先妣相娛小察嚣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