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闱的意思、綸闱的詳細解釋
綸闱的解釋
猶綸閣。中書省的代稱。撰拟制诰之所。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詩:“綸闈慙并入,翰苑忝先攀。”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 張洎 ﹞謁 韓熙載 , 韓 一見,待之如故,謂曰:‘子好,中書舍人。’頃之, 韓 主文。 洎 擢第,不十年,果主綸闈之任。” 清 錢謙益 《王元之自翰林谪官》詩之二:“綸闈舊侶蒼苔在,僧舍新愁白髮知。”
詞語分解
- 綸的解釋 綸 (綸) ú 釣魚用的線:垂綸。 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絲帶。 現用作某些合成纖維的名稱:錦綸。滌綸。 綸 (綸) ā 〔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綸)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闱的解釋 闱 (闈) é 古代宮室兩側的小門。 後妃居處:宮闱。 父母居室:庭闱。 科舉時代稱試院:春闱。秋闱。闱墨(清代每屆鄉試會試的試卷,由禮部選定錄取的文章,編刻成書)。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綸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結構
- 拼音:lún wéi()
- 注音:ㄌㄨㄣˊ ㄨㄟˊ
- 字形結構:“綸”為左右結構,“闱”為半包圍結構。
二、基本釋義
“綸闱”是中書省的代稱,特指古代撰拟皇帝诏令的機構()。
- 功能:負責起草、修訂朝廷重要文書(如制诰),相當于中央政府的核心文書機構。
- 别稱關聯:又稱“綸閣”,與“翰林院”職能相近但分工不同()。
三、曆史引證與用法
- 唐代文獻:
白居易在《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中寫道:“綸闱慚并入,翰苑忝先攀”,表明“綸闱”與翰林院(翰苑)并列,均為文職要地()。
- 宋代用例:
鄭文寶《南唐近事》記載張洎“主綸闱之任”,指其執掌中書省文書職務()。
- 詩詞中的意象:
唐代羅隱、韋莊等詩人常以“綸闱”代指朝廷中樞,凸顯其權威性()。
四、補充說明
- 字義解析:
- “綸”本義為絲線或官員頭巾(如“綸巾”),此處引申為文書職能;
- “闱”原指宮門或考場,組合後特指中樞機構()。
- 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制度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或制度背景,可參考漢典()及唐代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綸闱的意思
《綸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皇帝的親屬或重臣的宮廷住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綸闱》的部首是纟(糾)和門,總共有10畫。
來源
《綸闱》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史稿·規曆志二·綸闱》中,主要用于描述清朝皇帝的親屬和重臣居住的宮廷。
繁體
《綸闱》的繁體字為「綸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紀錄《綸闱》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春秋大義·疏》中的寫法是「縜闈」。
例句
1. 皇帝特許将《綸闱》賜予功臣家族。
2. 他的家族居住在皇宮内的《綸闱》。
組詞
宮闱、闱宮、綸宇。
近義詞
宮闱、執事、禁中。
反義詞
公堂、朝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