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e to;get;end in] 結果是;總計為
落得一場空
亦作“ 落的 ”。1.得到某種結果(指壞的)。 唐 劉叉 《觀八駿圖》詩:“ 穆王 八駿走不歇,海外去尋長日月。五雲望斷 阿母 宮,歸來落得新白髮。”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四折:“則落的悠悠流恨似長 淮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銀錢到手,又最喜幫助窮人,所以落得四海無家,而今流落在貴地。”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我給 朱半天 勞苦了一輩子,落得兩手空空,還欠他一屁股的債。”
(2).樂得;甘願去做。《全元散曲·齊天樂過紅衫兒》:“危來催,不戀榮華貴,不如飲金杯,一世兒清閑落得。”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二折:“你則是拾得孩兒落的摔,你待緻命圖財。”《水浒傳》第三七回:“ 宋江 身邊有的是金銀財帛,自落的結識他們。”《紅樓夢》第一回:“自己卻也落得逍遙自在。”
“落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uò de,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指因某種行為或境遇導緻最終的結果,通常帶有消極色彩。例如:
負面結果:
“倒行逆施,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父子累建大功,徒落得身後蕭條”。
(常見于描述因錯誤行為導緻的惡果)
中性或意外結果:
“退休後,落得清閑自在”;
“銀錢到手,落得四海無家”。
(結果可能為中性,甚至隱含“無奈接受”的意味)
在特定語境中,可表示“順其自然接受結果”或“主動選擇某種狀态”。例如:
“差人借了銀子,宦成大酒大肉,且落得快活”;
“也好,落得身邊清淨”。
(隱含“主動選擇或坦然接受現狀”)
注意:現代使用中,“落得”多用于書面或較正式的表達,口語中常用“結果弄到”“最後搞得”等替代。
落得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常見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它有多種意思,主要包括: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落得的來源較為複雜,無法明确指出一個具體的來源。但早在古代,"落得"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詞彙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落得"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隻是在一些細節上有所不同。
例句:
組詞:落後、落實、落下、落地、落選
近義詞:得到、取得、獲得、得勝
反義詞:得失、失去、喪失、缺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