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議論之士。《呂氏春秋·樂成》:“當此時也,論士殆之日幾矣, 中山 之不取也,奚宜二篋哉?” 高誘 注:“論士,議士也。”
(2).評論人才。《晉書·外戚傳·褚爽》:“ 爽 少有令稱, 謝安 甚重之,嘗曰:‘若 期生 不佳,我不復論士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周書》論士,方之‘梓材’,蓋貴器用而兼文采也。”
“論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善于辯論或讨論的人,也可泛指學者或撰寫文章的人。該詞由“論”(辯論、論述)和“士”(古代指有一定學識或地位的人)組合而成。
古代文獻中的解釋
引申含義
在《文心雕龍·程器》中,論士被類比為“梓材”,強調兼具實用才能與文采修養,擴展為對人才全面性的要求。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論士”較少使用,但在特定語境下可指學術研究者或擅長撰寫論述性文章的人。
該詞核心圍繞“言論”與“人才”展開,既有曆史語境中的政治參與色彩,也包含對個人能力的綜合評價。需注意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差異。
《論士》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對士人、學者的評論和觀點。士人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地位較高,他們通常是有學問、修養和道德标準的人。因此,《論士》常常用來描述對這些人的評判、評論和觀點。
《論士》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論 (lùn) 和士 (shì)。
部首:
論 - 讠(讓字旁)
士 - 士(土字旁)
筆畫:
論 - 6畫
士 - 3畫
《論士》一詞的出處不詳。繁體字的寫法為「論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古時候《論士》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别,但整體上和現代漢字相似。
1. 他撰寫了一篇《論士》的文章,分析了古代士人的價值觀。
2. 這本書從不同角度探讨了《論士》這一概念,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讨論。
論文、士兵、士氣、士人
評士、議士、談論士人
褒封、推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