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四回:“汝碌碌庸才,非經濟之具,不可濫廁冠裳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肅碌碌庸才,誤蒙公瑾重薦,其實不稱所職,願舉一人以助主公。
“碌碌庸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才能平庸、缺乏出衆能力的人。其中“碌碌”形容平庸無奇的狀态,“庸才”即指平凡無用的才能。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批評或自謙。
文獻出處
例句
近義詞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貶義過強引發誤解。若需英語表達,可譯為“a person of mediocre ability”或“a commonplace individual”。
碌碌庸才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平庸無能、毫無作為的才能。下面将從字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碌碌庸才指一個人在才能、能力、成就等方面平平庸庸,沒有特别突出的地方,無法在社會上取得出衆的成就。
碌碌庸才的拆分部首是石、彳、心,共有9個筆畫。
碌碌庸才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出自曹雪芹所著之小說中。在繁體中,碌碌庸才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碌碌庸才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
1. 他雖然功課勤奮,但隻是一個碌碌庸才罷了。
2. 這個人被認為是一個碌碌庸才,沒有任何特長。
碌碌:碌碌無為、碌碌無功
庸才:平庸、無能、不出衆、無才無能
平庸、庸庸碌碌、碌碌無為、無能、庸人、庸才
才華橫溢、卓越、出類拔萃、傑出、非凡、優秀、過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