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亂無象的意思、亂無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亂無象的解釋

《左傳·襄公九年》:“國亂無象,不可知也。” 孔穎達 疏:“象謂妖祥有所象,似以戒人也。國若無道,災變亦殊,既無所象,故不可知也。”後指國家混亂無道為“亂無象”。 漢 王粲 《七哀詩》:“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龐成宇 《東園雜詠》:“大地亂無象,吾生安可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亂無象"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四字短語結構,其核心語義可分解為兩部分進行訓诂解析:

一、詞素釋義

  1. "亂":《說文解字》釋為"治也",但在具體語境中多取反訓義項,即"失序狀态"(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本)
  2. "無象":語出《老子》"執大象,天下往",王弼注"大象,天象之母也",此處"象"指自然法度或社會規範(來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版)

二、典源考辨 該短語最早完整形态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國之亂無象,不可知也",杜預注"言國之亂無定象,人皆不知所備",特指國家治理失序且缺乏可預判的法度表征(來源:《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

三、語義流變 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延伸闡釋:"亂無象者,謂禍亂之極,不複可法象",強調其描述社會秩序徹底崩潰的終極狀态(來源:《五經正義校注》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研究中,該短語常被借用于描述超出常規認知框架的複雜系統失序現象,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亂無象者,非無象也,象之不可勝窮也"(來源:《管錐編》三聯書店201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亂無象”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本中有所體現,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亂無象”形容事物或局勢極度混亂、毫無秩序,缺乏可遵循的章法或征兆。其中,“亂”指無序,“無”表示否定,“象”原指法度或預示吉兇的征兆,合指混亂到無法預測或規範的狀态。

二、出處與演變

  1. 《左傳》起源
    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九年》:“國亂無象,不可知也。”孔穎達注解稱,“象”是災禍的征兆,國家混亂時災變無常,無法預知,故稱“亂無象”。
  2. 後世引用
    漢代王粲《七哀詩》以“西京亂無象”描述社會動蕩,龐成宇《東園雜詠》亦用此詞表達對亂世的感慨,可見其逐漸從國家層面擴展至廣義的混亂場景。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現代意義

如今,“亂無象”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強調混亂的不可預測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與背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左傳》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陛檻哺露寵物籌筯揣合逢迎耽擱道貎俨然釣采菲敬風角風琴阜蕃腹心趕趟甘言厚禮規車涵潤河清海宴何庸紅雪後五代畫卵禍源簡隔艱蹇翦辟擊缽街店季絹扣宅诳取劣把吏家露會路口騾轎漫不加意面诘品庶破弱拑擊七沖門奇風異俗權政染翰認影為頭懾惴食味瘦人淑配鼠偷松燈條令湍水推誠布公外頭人小傒夏月薪粲釁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