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
(2). 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鸾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指代装饰华美或象征祥瑞的宫殿高台,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
唐代武则天时期,门下省曾改称“鸾台”,成为中央政务机构之一。例如:
古代诗词中常以“鸾台”代指女子梳妆的镜台,含典雅意象。例如:
补充说明:部分文献提到“鸾台”可引申为仙女居所(如、5),但此用法较罕见,多与“乘鸾”等神话典故相关。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进一步分析。
《鸾台》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凤凰的居所,也表示皇后或贵妃的住所。此词形容富丽堂皇、高贵华丽。
《鸾台》的部首为鸟(鳥)和台(台),总共11个笔画。
《鸾台》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诗经·小雅·鸾鸣》中的“鸾声鸣于方舆”,意为凤凰的声音在高台上鸣叫。后来发展演变为指凤凰的居所或宫殿。
鸾台(繁体字)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鸾台的写法可能会略有差异,但大致保持了鸟和台的形状,形象地表达了凤凰的居所。
1. 皇后居住在宫殿的鸾台之上,享受着无尚的荣华。
2. 这座城堡的建筑风格华丽而独特,仿佛是从神话中的鸾台里走出来的。
1. 鸾舆:指古代凤凰的车辆,常用来形容威严盛大的车队。
2. 鸾凤和鸣:比喻夫妻恩爱和谐,相互扶持。
3. 朱鸾:古代宫廷中的官职名,原意为掌管鸾凤的人。
美丽、华丽、宏伟、辉煌
平凡、朴素、简陋、普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