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蒜。《大戴禮記·夏小正》:“納卵蒜。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蒜,卵蒜也。俗人謂之小蒜。”
“卵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卵蒜”指野蒜(即小蒜),得名于其根部形狀如卵。該詞最早見于《大戴禮記·夏小正》的記載:“納卵蒜。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晉代崔豹《古今注·草木》也提到:“蒜,卵蒜也。俗人謂之小蒜。”。
部分資料(如)提到“卵蒜”作為成語,形容“弱小無力”,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該解釋可能屬于現代網絡衍生的非主流用法,需謹慎參考。
野蒜(Allium macrostemon)屬于百合科植物,與大蒜同屬但體型較小,常見于山野,鱗莖可食用或入藥,具有辛溫散寒的藥性。
在古籍閱讀或學術場景中,建議采用“野蒜”的本義;若遇到作為成語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可靠性。可通過《漢語大詞典》或《本草綱目》等權威文獻進一步查證。
卵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雞蛋和大蒜。
卵蒜的部首是卩和艹,共有15畫。
卵蒜源自于古代文獻《淮南子·封禅讓略》中的一句描述:“規卵蒜。”這句話意思是用雞蛋和大蒜進行測量,比喻思考問題要嚴謹而細緻。
在繁體字中,卵蒜的寫法跟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卵蒜的寫法有所不同。漢字演變發展過程中,不同朝代對于字形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定。一些古代文獻中的卵蒜形态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
1. 他正在炒鍋裡加入卵蒜,做出了一道美味的菜肴。
2. 這個食譜需要用到一份雞蛋和兩瓣大蒜,記得要備齊卵蒜。
卵蒜的相關組詞有:卵蒜炒蝦、卵蒜炒飯、卵蒜蝦仁、卵蒜湯等。
卵蒜的近義詞有蒜蛋、大蒜雞蛋等。
卵蒜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