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鼓移則番代的意思、漏鼓移則番代的詳細解釋
漏鼓移則番代的解釋
[take turns as drum beat to announce the watches at night] 過了一更鼓時間就輪流替換。漏,古代用滴水以計時間的器具,名銅壺滴漏。鼓,打更的鼓。番代,輪換
詞語分解
- 漏鼓的解釋 報更漏的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城上西面列觀,五十步一睥睨,屋臺置一鐘,以和漏鼓。” 唐 杜甫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清 顧列星 《少年遊·秋夜》詞
- 番代的解釋 輪流更換。《北史·房谟傳》:“ 謨 至,皆加檢勒,不令煩擾,以休假番代洗沐,督察主司,親自檢視。”《金史·太祖紀》:“諸質子已各受田盧,若復番代,則往來動搖,可并仍舊。”《清史稿·禮志十》:“自王以降
專業解析
“漏鼓移則番代”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固定表達,常用于描述古代值勤、守衛的輪換制度。其含義可以拆解和解釋如下:
-
“漏鼓”:
- “漏”:指“漏壺”,是中國古代利用滴水或漏沙來計量時間的計時儀器。
- “鼓”:指“更鼓”,是古代夜間報時所用的鼓。古人将一夜分為五更(一更約兩小時),每到一個更次,便敲鼓報時。
- 合義:“漏鼓”合稱,代指時間,特别是夜間報時的信號或時間推移。它象征着時間的流逝和更次的變換。例如《漢語大詞典》釋“漏鼓”為“報更的鼓”。
-
“移”:
- 本義為移動、遷移、改變位置。
- 在此語境中,“移”指時間推移、更次變換。當漏壺的水位變化(或沙漏的沙量變化)達到一定刻度,意味着一個時間段(如一更)結束,下一個時間段開始,此時便會擊鼓報時。所以“漏鼓移”就是指報時的鼓點敲響,标志着時間(更次)的轉換。
-
“番代”:
- “番”:有輪番、輪流、更替之意。《古代漢語詞典》釋“番”有“更替,輪值”義。
- “代”:指代替、替換、接替。
- 合義:“番代”即輪番替代、換班、交接。指按照順序或規定,由下一批人員接替上一批人員的崗位或職責。
整體含義解釋:
“漏鼓移則番代”直譯為:當報時的漏壺刻度移動、更鼓敲響(标志着一個更次結束)時,就是(守衛、值勤人員)輪換接班的時候了。
引申與核心意思: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古代依據時間信號(通常是夜間更鼓)來嚴格執行崗位輪換的制度。它強調:
- 時間節點的精确性:輪換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是嚴格以報時信號(漏鼓移)為令。
- 制度的紀律性:守衛或值勤人員必須按時交接班,确保崗位時刻有人值守,體現了古代軍事或宮禁管理的嚴謹性。
- 勞逸結合:通過定時的輪換(番代),保證人員能得到休息,維持警戒的有效性。
權威引用與來源依據:
- “漏鼓”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對“漏”、“鼓”及“漏鼓”詞條的解釋,均指向其作為計時報時工具的含義。
- “番代”釋義:在《左傳》等古籍中已有“番”表輪替的用法,後世如《周禮·夏官·司爟》鄭玄注等文獻可見類似輪值制度記載。“番代”作為合成詞,其“輪換替代”義在《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辭海》中均有明确收錄。
- 語境應用:清代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描述獄卒值守有“漏鼓移則番代”之語,是體現該制度在具體曆史場景中應用的著名例證,此句常被各類古文選本和漢語詞典引用作為書證。
“漏鼓移則番代”精準地刻畫了古代以時間信號為令、嚴格進行崗位輪換的制度,是理解古代職守制度和文化的重要短語。
網絡擴展解釋
“漏鼓移則番代”是古代漢語中的短語,主要用于描述夜間更鼓報時與人員輪換制度。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分項釋義
- 漏
指銅壺滴漏,古代計時工具,通過滴水計量時間。
- 鼓
即更鼓,夜間報時用鼓聲提示時辰變化。
- 移則
表示時間推移或需要調整,此處指“過了一更鼓時間”。
- 番代
意為輪流替代,源自“番”的“更替”含義(如《北史》中“番代往來”)。
二、整體含義
該短語指夜間通過漏壺和更鼓計時,每過一更便輪換值守人員。例如清代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記載:“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生動描繪了士兵輪崗場景。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軍事、治安等領域的夜間輪值制度,強調時間與人員調度的關聯性。類似用法可見于“夜後不聞更漏鼓,家家錘草織芒鞋”等詩句。
注: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北史·賀弼傳》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别人正在浏覽...
鳌釣拔授罷俗弼亮財覽成雙成對斥闉詞慚遞過豆萁相煎頓毂乏絕反市跗萼膚功拂子夠本勾手漢僧檢卷僭狂借筯絶衆刲宰困畏潦車禮拜日厲害淋淋龍門寺龍野樓角漏子緑筠茅社綿羊麋鬻撚具品定品族破家普屯卡殼且彌情深友于青堂羌球子菊三年五載盛鋭食重順暢說部鼠無牙綏甯隨俗浮沈孫行者所得稅微少銜石鳥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