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raved bowl and red ribbon in hat] 用刻有花紋的簋和紅色的帽帶。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用如動詞,塗上紅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帶
管仲镂簋朱绂。——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镂簋朱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òu guǐ zhū fú,主要用于形容生活的奢華。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使用雕刻花紋的簋和染成紅色的帽帶,象征生活極度奢侈。該詞出自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管仲镂簋朱绂”,通過管仲的例子批評過度追求享樂的風氣。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司馬光《訓儉示康》原文或相關注釋。
《镂簋朱绂》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含義豐富。在古代,簋是一種盛飯的容器,镂則表示打孔雕刻,朱绂是官服上的紅色絲帶。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用來形容事物精美、華麗、精緻而又珍貴的樣子。
接下來我們來拆分這個成語的部首和筆畫。其中,镂的部首是金,朱的部首是木。镂字的構造是金和屚,朱字的構造是木和鞏。筆畫方面,镂字共13畫,朱字共6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巧言》篇,其中有一句詩寫道:“如有玉修矣,文錦之心。”後來,“镂簋朱绂”這個成語便從這句詩中演變而來。
在繁體字中,镂簋朱绂的書寫方式并沒有太大的差别。繁體字是由簡化字進化而來,有時候筆畫稍有變化,但整體仍然保持相似的形狀。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的漢字通常橫寫從右到左,而現代一般是豎寫從上到下。另外,在古代的印章上,字的形狀更加方正,較為規整。
下面是一個使用《镂簋朱绂》這個成語的例句:“這幅畫雕刻細膩,色彩斑斓,真是镂簋朱绂,十分華麗。”
相關的組詞有:镂空、镂銅、朱紅、绂帶。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有:華麗、精美、絢麗。
這個成語的反義詞有:寒酸、簡陋、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