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彼己 ”。亦作“ 彼記 ”。1.《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後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後漢書·明帝紀》:“《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慙疚,無忘厥心。”《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将挂風人‘彼其’之譏。” 唐 劉禹錫 《蘇州加章服謝宰相狀》:“有黷陟明之典,誠招彼己之譏。” 宋 王禹偁 《謝衣襖表》:“飾之瑞獸,空傾率舞之心;徵乃維鵜,難免彼己之刺。”
(2).代詞。那,那個;他。《詩·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 申 。” 鄭玄 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音相似。”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則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來也,将進我以善也。”
"彼其"是古代漢語中一個重要的複合代詞,其含義和用法需要結合權威的漢語工具書和語言學研究成果來闡釋:
定義與性質: "彼其"是由指示代詞"彼"和代詞"其"組合而成的複合代詞。它主要用于指代前文已提及或對話雙方已知的人或事物,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他"、"她"、"它"、"那個"、"他(們)的"等意思。其核心功能是遠指和稱代。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彼其"即"彼","其"為語助詞,無實義,或起到加強指代的作用。王力在《古代漢語》中也指出,"彼其"常連用,意義與單用"彼"或"其"相近,但連用時指代更為明确。
語法功能:
例:《詩經·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鄭玄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這裡"彼其之子"意為"那個人"或"他這個人"。
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寝處我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注:"彼其,彼之也。") 這裡的"彼其"指"他的"(頭發和心思)。
文獻例證與辨析: 在先秦典籍如《詩經》、《左傳》、《莊子》、《韓非子》中,"彼其"頻繁出現。需要注意的是,"彼其"有時會被寫作"彼記"或"彼己",這主要是由于古音相近或傳抄造成的異文,其意義與"彼其"相同。王引之在《經傳釋詞》中認為"其"是指事之詞,常與"彼"字連用,并引用了上述《詩經》和《左傳》的例子。
演變與定位: "彼其"是上古漢語(尤其是先秦時期)特有的語法現象,體現了當時代詞系統的複雜性。隨着語言的發展,這種複合形式逐漸簡化或不再常用,其功能主要由"彼"、"其"、"他"等單音節代詞承擔。理解"彼其"對于準确閱讀和理解先秦及秦漢時期的文獻至關重要。
主要參考來源:
“彼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作為代詞
典故用法
詞形演變
語境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禮記》等文獻來源。
傲狎撥滅仇害春關牒錯彩镂金亶誠禱禬道録司戹禍繁禮風世豐嚴高粱帽子鬼王懷仁堂花鲗魚灰洞洞昏逾虎圈堅甲利兵賤淩家丘金苞箕箒妾崛岉烤餅匡君俚辭淪澌弭難牧伯睦親龐駮炮熬牽卑戗脊前鑒紹述聲度深入骨髓實況廣播衰燈水鬓水流花落水汽暑假宋襄之仁酸寒俗韻騰挪填服田官通祀推言微孔無逮仙鶴草謑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