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mote] 舊時比喻升官提職
吾兄既鳳翔,王子亦龍飛。——傅鹹《贈何劭王濟》
(1).《易·乾》:“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穎達 疏:“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遂以“龍飛”為帝王的興起或即位。《文選·張衡<東京賦>》:“我 世祖 忿之,乃龍飛 白水 ,鳳翔參墟。” 薛綜 注:“龍飛鳳翔,以喻聖人之興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邦國初基,皆雲草昧;帝王兆迹,必號龍飛。”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陳魯公 薨,以其遭際龍飛,又薨于位,與 王岐公 同,于是詔用 岐公 元豐 末贈典。” 清 李漁 《鳳求鳳·傳捷》:“隻因禦駕親征,被北人擄去,直待新主龍飛,方纔揭曉。”
(2).比喻仕途得意。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吾兄既鳳翔, 王子 亦龍飛。”
"龍飛"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龍騰飛的動态畫面,源自龍作為中華圖騰的神聖性與飛升的磅礴氣勢,象征無上力量與自由境界。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第12卷,第1387頁。
喻指帝王即位或執政
典出《易經·乾卦》"飛龍在天",後成為帝王登基的固定用語。如《後漢書》載光武帝诏書:"龍飛白水,奮迅南陽",喻其興起。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龍飛"條。
代指帝王儀态
古代文獻常以"龍飛"形容帝王行動威儀,如"龍行虎步"。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1998年)第1002頁。
引申為人才得勢、事業昌盛。如蘇轼《送張軒民寺丞赴省試》:"龍飛甲子盡豪英",喻科舉英才輩出。
來源:《全宋詞注評》(鳳凰出版社,2012年)蘇轼詞注釋。
形容書法筆勢飄逸靈動,如"龍飛鳳舞"。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評王羲之書:"若龍飛霄漢,矯然不群"。
來源:《中國書法大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筆法篇。
宋元後特指科舉考試高中,因殿試榜由皇帝欽定,故稱"龍飛榜"。陸遊《老學庵筆記》載:"徽宗宣和六年,賜進士龍飛榜"。
來源:《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宋代卷第四章。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文獻,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電子鍊接,讀者可查閱紙質原書或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www.nlc.cn)檢索相關典籍。
“龍飛”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綜合多來源信息:
基本釋義
比喻擴展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考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來源(如)。
避馬裁排長久塵塵逞伎晨烏抽緒脣緊處守褚薛疵拙搭耳帽二祖鵝眼方外浮誇風廣開才路關節點郭邑含忖寒落黑林侵恒碣誨利火憲獲者胡天胡帝胡天胡地箭竿健忘吉命景澄驚魇寄莊看莊快意當前老鳸老萊隸禦镘闆滿腹文章面粉棉蕾平分秋色戗面,戗面兒愆令日施柔武神學四海承風睃見挺挺統紀蛻留外表沃醊武業下才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