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寶的意思、九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寶的解釋

(1).指 禹 鑄的九鼎。 夏 商 周 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三國 魏 曹丕 《鑄五熟釜成與鐘繇書》:“昔 有黃 三鼎, 周 之九寶,鹹以一體,使調一味。”詳“ 九鼎 ”。

(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魏文 九寶,器利辭鈍。” 範文瀾 注:“ 魏 曹丕 《典論劍銘》:‘餘好擊劍……以為寶器九。劍三:一曰飛景,二曰流采,三曰華鋒。刀三:一曰靈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質。匕首二:一曰清剛,二曰揚文。靈陌刀一:曰龍鱗。因姿定名,以銘其柎。’”

(3).指九方禦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寶,增數至八,國朝所用。一曰鎮國神寶,二曰受命之寶,三曰天子之寶,四曰天子信寶,五曰天子行寶,六曰皇帝之寶,七曰皇帝信寶,八曰皇帝行寶。 政和 七年,增定命寶,以九寶為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寶的漢語詞典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九寶(jiǔ bǎo)指九種珍貴的寶物,是中國古代對稀有珍寶的統稱,象征尊貴與祥瑞。具體組成因時代和文化背景而異,常見包括:

  1. 金(黃金)
  2. 銀(白銀)
  3. 琉璃(青金石或玻璃)
  4. 珊瑚
  5. 砗磲(貝殼)
  6. 珍珠
  7. 瑪瑙
  8. 琥珀
  9. 玉(翡翠或和田玉)

    文化内涵:九寶多見于典籍與佛教經典,代表圓滿、權力與福祉,如《周禮》記載天子“以九寶鎮國”。


二、文化淵源

  1. 典籍記載:
    • 《周禮·天官·玉府》:記載周王室藏“珠、玉、金、象(牙)、石、木、草、羽、毛”九類珍寶,後世演變為九寶概念。
    • 佛教經典:漢傳佛教“七寶”擴展為九寶,增加琥珀、瑪瑙等,象征佛法莊嚴(如《無量壽經》)。
  2. 皇家象征:

    唐代宮廷以“九寶”為禮器,如武則天制九鼎銘文,喻江山永固。


三、現代引申義

  1. 吉祥寓意:民俗中“九寶”飾物(如手串)寓意辟邪納福。
  2. 文學意象:詩詞中代指極緻美好,如“九寶妝成翡翠樓”(明·楊慎)。

參考資料

  1. 《周禮·天官·玉府》對珍寶的分類記載。
  2. 佛教經典《無量壽經》對七寶的論述及漢化演變。
  3. 唐代典制文獻《唐六典》宮廷禮器制度。
  4. 民俗研究《中國吉祥符號》(王樹村著)對傳統珍寶的解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書名及篇章;現代著作僅标注作者與書名。)

網絡擴展解釋

“九寶”一詞在不同曆史背景和文化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象征政權與禮制的器物

  1. 禹鑄九鼎
    相傳大禹鑄造九鼎,象征九州統一,夏、商、周三代将其視為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鼎作為禮器,代表權力與正統,後以“九鼎”喻指江山社稷。

  2. 曹丕的九把刀劍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曾命人打造九件兵器,包括三劍、三刀、兩匕首和一靈陌刀,并逐一命名(如“飛景”“含章”等),史稱“九寶”。南朝劉勰評價其“器利辭鈍”,即兵器鋒利但銘文質樸。

  3. 宋代九方禦玺
    宋徽宗政和七年增設“定命寶”,與原有八玺合稱“九寶”,象征皇權至高無上,涵蓋祭祀、冊封、外交等用途。


二、傳統婚俗中的“婚慶九寶”

現代語境下,“九寶”多指婚禮中的九件黃金配飾,取“長長久久”之意,常見于嫁妝:


“九寶”内涵隨時代演變,早期與政權、兵器相關,後衍生出婚慶吉祥物的寓意。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文心雕龍》《清波别志》等文獻,或查閱婚俗文化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譽版畫抱饑渴彬彧缽單蒼苔車人窗簾淳源村耆打兌單人舞飛觥獻斝風散感恩多觀治過候交相輝映即忙金英九陌錢菊酒具聞款言籬槿離纚靈丘賃居馬拐霾暗麼蟲沒門兒美譚沒與囊錐露穎骈臻錢串乾鮮擾劫人口稅三公子三面羅尚方仗上膛樹杈把說地談天踏踶太學生彈撥湯夫人逃生子條析亭宇通用計算機秃士文布屋霤毋翼而飛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