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籍死的意思、籍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籍死的解釋

犯罪被籍沒緻死。《太平廣記》卷一五○引《前定錄·李泌》:“不出三年,當有赤族之禍,須覔 黃中君 方免……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覔之,不見,必籍死無疑;若見,但舉家悉出哀祈,則必免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籍死"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現結合漢語詞典釋義與古代法制史進行解釋:

一、詞義構成 "籍"字在《漢語大詞典》中有"登記造冊、沒收家産"的義項,《說文解字》釋為"簿書也"(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死"指死刑判決。該詞特指古代對重罪犯人既執行死刑又沒收家産的複合刑罰。

二、曆史法制特征 據《唐律疏議》記載,籍死常見于謀反、大逆等十惡重罪,如"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并沒官"(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律疏議箋解》)。這種刑罰體現了古代"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法家思想。

三、執行程式

  1. 籍沒階段:官府登記并沒收全部財産
  2. 驗明正身:由刑部複核犯罪事實
  3. 行刑公示:多在市曹公開處決以儆效尤 該流程在《大明會典·刑部》中有明确記載(來源:商務印書館《明代典制文獻集成》)。

四、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作為法律術語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制文獻時仍需準确理解其特定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在"籍沒"詞條中保留了相關語義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籍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定義

籍死指因犯罪被“籍沒”財産(或連帶家人)而緻死的刑罰。其中:

2.詞源與出處

該詞可見于《太平廣記·前定錄》中的記載:李泌因預言災禍提到“若不見黃中君,必籍死無疑”,表明籍死與家族命運緊密相關。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法律中的連帶責任制度,例如:

4.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罰制度,可參考《唐律疏議》《大明律》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慕鞍馬勞困八卦掌辨核鼈咳閉隔補導布告測悟塵籠襯衫大捷登名颠末東張西望恩寄放款附中工科果料兒海會橫刀躍馬鴻體黃篛喙争昏晦阍吏鹘拳箭水節華借一步俊上開科取士口鋒寬條廪貢論士埋伏圈馬蟻黾塞淼淼南皮攀供騎吹麒麟楦請俸青雲器求借如堕煙海聲波識視授堂松竹瑣鄙同坎土劣亡化望意飨廟鄉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