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擎”。捧持。《三國志平話》卷上:“ 劉備 賷擎詔赦,辭了元帥,引本部下軍,往 任城縣 東門。”《水浒傳》第五四回:“差了兩個帳前統制官,賫擎書信,放開西門,投西奪路去了。”
齎擎:持送;攜帶。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四司六局》:“臺盤司專掌托盤、打送、齎擎、勸酒、出食、接盞等事。”《水浒傳》第一回:“太尉 洪信 齎擎禦書丹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
“赍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qíng,屬于古代或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為持送、攜帶,常帶有恭敬或正式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持送/攜帶
指手持物品并送達或隨身攜帶,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動作的莊重性。例如《水浒傳》中“赍擎書信”指攜帶書信。
捧持
在部分語境中引申為雙手捧持,如《三國志平話》描述劉備“赍擎诏赦”,即恭敬地捧着诏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釋。
赍擎(jī qíng)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承擔或承攬某項任務或責任的人或事物。赍擎一詞常用于形容勇敢承擔困難或艱巨任務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具有強大力量或影響力的事物。
赍(jī)的部首是走(足),由7個筆畫組成。擎(qíng)的部首是手(扌),由15個筆畫組成。
赍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楊震傳》一書中。赍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赍擎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相比略有不同。赍字的古代寫法是“賫”,擎字的古代寫法是“擎”。
1. 他是這個團隊的赍擎,承擔了所有的工作任務。
2. 這塊巨石是這座城市的赍擎,象征着城市的力量和繁榮。
赍旗(jī qí):指在戰争或比賽中帶領軍隊或代表團參戰。
赍糧(jī liáng):指負責運送糧食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提供糧食供應。
承擔、肩負、擔任、負責
解脫、脫離、放棄、擺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