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摽梅之年的意思、摽梅之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摽梅之年的解釋

摽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有時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摽梅之年”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女子適婚年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象征

“摽梅”指梅子成熟後自然落下,比喻女子如同成熟的梅子,已到婚嫁的年齡。該詞出自《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詩中通過梅子逐漸減少的意象,暗示女子對婚姻的急切期盼。

二、讀音與用字

三、用法與擴展

  1. 主要用法:
    作賓語,用于描述女子適婚年齡,如:“憑一年紀,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2. 擴展含義:
    少數語境中也可泛指男子婚齡,但以形容女子為主。

四、文化背景

古人以梅子成熟比喻女子青春正盛,提醒珍惜婚嫁時機。詩中“梅子七成→三成→落盡”的遞進,反映了待嫁女子從從容到焦急的心理變化。

五、年齡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摽梅之年”指女子二十歲,但多數文獻未明确具體年齡,更強調“適婚”這一抽象階段。


該成語以自然意象隱喻人生階段,兼具文學美感與傳統婚嫁觀念,使用時需注意讀音、用字及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摽梅之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女子二十歲的年紀。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構成和背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摽梅之年》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摽、梅、之年。其中,“摽”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9個筆畫;“梅”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1個筆畫;“之年”中的“之”是一個虛字,沒有部首,總共有3個筆畫;“年”字的部首是幹,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摽梅之年》這個詞的來源不是非常清楚,但據說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潛所著的《遺山先生文集》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摽、梅、之年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摽、梅、之年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由于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完全明确,故無法确定其古代的寫法。 例句:一個典型的例句是:“她已經到了摽梅之年,開始展露出成熟女子的魅力。” 組詞:與《摽梅之年》相關的組詞有:梅花、摽棄、之年等。 近義詞:其他與女子二十歲年紀相關的成語有:“桃花盛開時”、“年華正盛”等。 反義詞:與女子二十歲年紀相反的成語有:“花甲之年”、“暮年”、“晚年”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