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燧的意思、金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燧的解釋

古代向日取火的銅制工具。形狀像鏡。《禮記·内則》:“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 鄭玄 注:“金燧,可取火于日。” 孫希旦 集解:“ 成伯璵 謂‘冬至日子時鑄銅為鑒,謂之陽遂,夏至日午時鑄銅為鑑,謂之陰鑒。’是金遂亦鑒類,其狀相似,欲取火則向日照之,以引取其火也。” 南朝 陳 徐陵 《河東康簡王墓志》:“淑貌與金燧相宜,清顔與玉壺同照。” 宋 洪邁 《夷堅乙志·九華天仙》:“吾歸矣!仙宮久離,洞戶無人管之,專俟吾歸。欲要開金燧,千萬頻修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燧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金屬器具,即“陽燧”。以下從釋義、古籍依據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二、古籍文獻例證

  1. 《禮記·内則》(西漢·戴聖編定)

    “左佩金燧,右佩木燧。”

    鄭玄注:“金燧可取火于日,木燧鑽火也。”

    說明金燧與鑽木取火的木燧并列,為隨身攜帶的取火工具。來源:中華書局《禮記正義》(1980年版)。

  2. 《周禮·秋官·司烜氏》(戰國典籍)

    記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東漢鄭衆注:“夫遂,陽燧也。”

    印證金燧為官方禮儀中取“天火”的禮器。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注疏》(2010年點校本)。

  3. 《淮南子·天文訓》(西漢·劉安)

    “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

    描述其物理原理為日光反射聚焦。來源:中華書局《淮南子集釋》(1998年版)。


三、文化功能與演變


四、與“木燧”的區别

《禮記·内則》鄭玄注明确區分二者功能:


結論:金燧是中國古代科技與禮儀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定義需結合材質(金屬)、原理(日光反射)及功能(取天火)綜合理解,核心文獻依據集中于《周禮》《禮記》等先秦兩漢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金燧”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取火工具,主要用于通過陽光聚焦原理點燃易燃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金燧是用金屬(如銅)制成的取火器具,形狀類似凹面鏡或尖底杯。其名稱中的“金”指材質,“燧”則源自取火工具的總稱。

2.工作原理

金燧利用凹面鏡的聚光特性,将陽光聚焦到一點(如杯底或鏡面焦點),使放置在該處的艾絨、木屑等易燃物受熱燃燒。這與現代凸透鏡聚焦原理相似,但以金屬反射實現。

3.曆史與用途

4.其他說法

少數資料(如)将“金燧”引申為成語,比喻“指引正确方向的寶貴事物”,但這一解釋未被主流詞典廣泛收錄,可能為現代衍生義,需謹慎使用。

5.相關工具

古代取火工具還有“木燧”(通過摩擦木材生火),與金燧形成互補,後者依賴晴天,前者適用于陰雨環境。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金燧的形制或曆史應用,可參考《周禮》《淮南子》等古籍原文,或考古文物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包辦代替猜度裁書怅惆朝常赤光馳突帶下醫大弦子戲電燈帝掖鬥争鬥合兒家法宮坊長焚薦鋼口甘木鬼各哥辜人孤豔盒仗紅棗荒怪不經花園子回文機胡帽犀迹盜結牦寄兒精忠鞫訊窺宋陸産輪軸馬蝍蟟沒骨圖沐熏納訪漚苎辟易青磚親鄰求生曲兵壤埊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日夜如梭桑榆景申敍師衆順趨私制素羽胎裡素團練拖涎無任之祿享勞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