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錢的意思、禁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錢的解釋

由少府掌管、供帝王使用的錢財。 漢 桓寬 《鹽鐵論·徭役》:“先帝憂百姓不贍,出禁錢,解乘輿驂,貶樂損膳,以賑窮備邊費。”《漢書·賈捐之傳》:“暴師曾未一年,兵出不踰千裡,費四十餘萬萬,大司農錢盡,乃以少府禁錢續之。” 顔師古 注:“少府錢主供天子,故曰禁錢。”《後漢書·百官志三》:“承 秦 ,凡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屬少府。”《新唐書·李適之傳》:“ 玄宗 患 穀 洛 歲暴耗徭力,詔 適之 以禁錢作三大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錢"是漢語曆史詞彙系統中的特殊經濟術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一、指官府專鑄的流通貨币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記載:"又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幹;或用重錢,平稱不受。法錢不立,吏急而壹之乎?"此處的"法錢"即後世所稱"禁錢",特指由中央政權統一鑄造并強制流通的法定貨币。宋代《文獻通考》更明确記載:"私鑄錢者絞,其用銅者禁,則法錢乃謂之禁錢",說明該稱謂與貨币管理制度直接相關。

二、指違反禁令的非法錢財 《資治通鑒·唐紀》胡三省注:"禁錢謂禁省中藏錢也",此解延伸為違反朝廷禁令所獲資財。明代丘濬《大學衍義補》提及:"私相貿易謂之禁錢",強調其非法流通屬性,這類錢財往往伴隨刑罰處置。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禁"字甲骨文象形為祭祀法器,引申出"法度"核心義項。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釋:"禁,吉兇之忌也",後衍生"制約""禁令"等引申義。與"錢"組合後構成偏正結構複合詞,完整保留了該詞法律強制性的語義特征。

該詞彙在清中期逐漸退出常用詞範疇,但在研究古代經濟法制史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現代《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均收錄此條,建議通過國家圖書館《中華經典古籍庫》或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查閱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禁錢”一詞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一、帝王專用錢財

  1. 定義:指由少府(古代掌管皇室財政的官署)管理的、專供皇帝使用的資金。這類錢財與國庫分開,屬于皇帝的私人庫藏。
  2. 文獻例證:
    • 漢代桓寬《鹽鐵論·徭役》提到,先帝曾動用禁錢赈濟百姓和邊疆費用。
    • 《漢書·賈捐之傳》記載,漢代大司農(國家財政)資金耗盡後,以少府禁錢補充軍用。

二、貨币流通禁令

  1. 定義:指政府禁止民間使用或儲存特定貨币的政策。例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六國貨币,僅流通秦半兩錢。
  2. 曆史背景:這類政策多因經濟調控或政治統一需求推行,明代也曾因錢法混亂限制私鑄銅錢。

補充說明:部分文獻(如《後漢書》《新唐書》)提到“禁錢”與山澤稅收的關聯,這類稅收由少府征收後直接轉為皇室私用資金,進一步印證了第一類含義的財政體系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擺攤包圓兒本钿标望弊孔倉廒長檄朝生暮死出版粗濁東山驐鷄敦教梵策訪稽馮子無魚輔厘芥藍功利主義罛罶駭怛還國撼天動地禾鷄合力滑出溜怳惝糊精講亭焦爐假頭接骨眼卷駡軍屬鞠遣空索索老伧詈诟露才揚己輪甲落末毛尾民居耐用品排蕩判據切花侵欺商算閃身受降說好碩學通儒玩令危視瑕累蕭疏痚瘶下三流謝公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