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古國名。《文選·左思<吳都賦>》:“ 儋耳 黑齒 之酋, 金鄰 象郡 之渠。” 劉逵 注:“ 夫南 之外,有 金鄰國 ,去 夫南 可二千餘裡,土地出銀,人衆多。” 南朝 陳 徐陵 《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攸攸銅略,藐藐 金鄰 。”
“金鄰”是一個古代地理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釋義
指海南地區的古國名,最早見于南朝文獻記載。根據《文選·左思<吳都賦>》劉逵注,該古國位于“夫南之外二千餘裡”(約今中南半島或馬來半島區域),以産銀著稱且人口衆多。
文獻溯源
延伸說明
該詞由“金”(象征財富)與“鄰”(指鄰近地域)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中國對南海周邊産銀古國的地理認知和物質交流。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主要見于古籍研究與文學賞析領域。
《金鄰》一詞在漢語中指的是與自己鄰近的、關系親密的好朋友或親人。
《金鄰》這個詞的部首是金,它由三個筆畫組成。
鄰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氵(三點水),右邊是令(從)。氵表示水,令表示傳達命令或者傳遞信息的含義。
《金鄰》是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鄰裡關系所衍生出來的詞彙。
在繁體中,金鄰的寫法為「金鄰」。
在古代漢字中,鄰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形如「隣」、「倰」等。
1. 他們是金鄰,互相幫助着。
2. 這對夫婦和我們一家是金鄰多年了,感情非常好。
鄰居、鄰人、鄰裡、鄰舍、鄰國、鄰接等。
好友、密友、摯友。
陌生人、敵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