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宋 人書簡末用語。謂敬留空白以待批覆。 唐 顔真卿 《與李太保帖》:“二十九日,刑部尚書 顔真卿 狀上 李太保 大夫公閣下。謹空。” 宋 王安石 《與王宣徽書》之一:“某惶恐再拜留守宣徽太尉台座。謹空。”
“謹空”是唐宋時期書信或公文結尾的常見用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敬留空白
表示在書信末尾特意留出空白位置,以示對收信人的尊敬,常見于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的書信中。例如唐代顔真卿在《與李太保帖》結尾寫“謹空”,即表達對李太保的謙恭()。
等待批複
用于公文或正式信函中,隱含請求對方在空白處批注回複的期待。宋代王安石在《與王宣徽書》中亦以此結尾,體現對收信人意見的重視()。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謹慎守護自身領域”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從顔真卿、王安石等唐宋文人的實際用例來看,“謹空”更偏向古代書儀規範,而非通用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書信格式,可參考唐代《書儀》或宋代《翰墨志》等典籍。
《謹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言”和“空”,共有12個筆畫。
“謹空”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這篇文章中。原文中寫道:“滑之未滑,謹謂其空。”意思是說對于一個尚未滑落的物體,我稱之為空虛。從中可見,謹空是用來形容某物的“空”、虛無之意。
在繁體字中,“謹空”保持着相同的前後部分,隻是“空”字的結構稍有差别。
古時候,“空”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西漢時期,它的寫法是“穴”和“工”的組合,表示洞穴的形狀。到了隋唐時期,寫法變為“穴”和“具”的結合,依然帶有洞穴的意義。直到現在,“空”字的寫法已經變化不大,僅僅是簡化了一些筆畫而已。
以下是一些使用“謹空”的例句:
1. 他對别人的谮言從不在意,心态始終保持着謹空的狀态。
2. 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了謹空的觀點,引起了同學們的思考。
3. 這幅畫采用了謹空的構圖,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
與“謹空”相關的組詞有謹慎、謹守、謹記等。謹慎表示小心謹慎,避免錯誤或意外的發生;謹守表示恪守規則或原則;謹記表示牢記某事或某人。
與“謹空”近義詞有空虛、無物、虛無等。空虛表示内心的空洞或缺乏現實意義;無物表示一無所有或無實質内容;虛無表示不存在或毫無意義。
與“謹空”反義詞有實在、有形、充實等。實在表示真實的存在或具有實質的内容;有形表示具備形态或實體的存在;充實表示内容豐富或富有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