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空的意思、谨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空的解释

唐 宋 人书简末用语。谓敬留空白以待批覆。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二十九日,刑部尚书 颜真卿 状上 李太保 大夫公阁下。谨空。”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之一:“某惶恐再拜留守宣徽太尉台座。谨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空”是古代汉语书信中特有的格式用语,主要用于表示谦敬之意。其核心含义为:在书信末尾留出空白区域,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同时隐含“内容至此完结”的提示作用。以下从五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书仪制度。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谨”表敬慎,“空”指留白,二字连用形成固定格式语。唐代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中已有“谨空”字样,证实其作为书札惯例的悠久历史。

二、基本语义结构 在书信中常置于正文结束处,具体表现为:

  1. 空间功能:提示后续纸张留空,避免续写内容
  2. 礼仪功能:通过留白表达对尊长的敬意
  3. 文本功能:作为书信体例的终止符

三、使用场合规范 根据《古代书仪辞典》考据,主要应用于三类场景: • 致师长、上级的正式函件 • 科举考生呈递考官的文书 • 官方往来公文的特定格式要求

四、实例解析 北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结尾“某再拜 谨空”,完整呈现了“谨空”在尺牍中的实际应用。此处既遵守书信礼仪,又通过留白为收信人保留批注空间。

五、现代演变 随着白话文普及,该用法已退出日常通信。但在古籍整理、书法创作及历史剧本文本考证中仍具研究价值,现存最早的实物例证可见于敦煌遗书P.3449号《书仪》残卷。

网络扩展解释

“谨空”是唐宋时期书信或公文结尾的常见用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敬留空白
    表示在书信末尾特意留出空白位置,以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常见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的书信中。例如唐代颜真卿在《与李太保帖》结尾写“谨空”,即表达对李太保的谦恭()。

  2. 等待批复
    用于公文或正式信函中,隐含请求对方在空白处批注回复的期待。宋代王安石在《与王宣徽书》中亦以此结尾,体现对收信人意见的重视()。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谨慎守护自身领域”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支持。从颜真卿、王安石等唐宋文人的实际用例来看,“谨空”更偏向古代书仪规范,而非通用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书信格式,可参考唐代《书仪》或宋代《翰墨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乐褒词备具必恭必敬补差惨不忍闻迟淹调谕队旗顿峙躲匿阿其那幡虹疯子佛果过籍咳首汇兑惠而昏德呼天唤地嘉命节徽结托鸠妇眷厚拒付军防窾木拉圾箱宁亲排球运动抛沦平易近人贫洁破杀杀蒨璨青泥饭嶔巇荣瘁戎士丧偶山趺上调山岬十保扶实行摅思铁嘴瓦鬲畏慕五门乡里迓鼓显赏羡田小视销注稀稠斜瞻昕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