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計的意思、進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計的解釋

進獻計策。《漢書·賈誼傳》:“進計者猶曰毋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宋書·臧質傳》:“ 質 進計曰:‘今以萬人取 南州 ,則 梁山 中絶,萬人綴 玄謨 ,必不敢動。’”《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大夫 富父終甥 ,知将雨雪,進計曰:‘ 長翟 驍勇異常,但可智取,不可力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計(jìn jì)是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進獻計策或謀略,強調主動向君主或上級提出策略建議的行為。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詞素分解

    • 進:本義為“進獻”“呈上”,引申為主動提供(《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45頁)。
    • 計:指“計謀”“策略”,如《孫子兵法》“将聽吾計,用之必勝”(《辭源》,商務印書館,第3版,第299頁)。

      組合後意為呈獻謀略,屬動賓結構。

  2. 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向君主或上司獻計策”(第10卷,第1145頁)。如《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二年》:“百官進計,上皆不納”,即百官獻策未被采納。

二、古文獻用例佐證

  1. 政治語境

    • 《新唐書·李密傳》:“諸将進計,密皆不從”,反映将領向主帥獻策。
    • 《宋史·職官志》載谏官職責:“進計議事,以裨朝政”,凸顯其制度性職能。
  2. 軍事領域

    《武經總要》載戰時謀議:“幕僚進計三策,主帥擇其長而用之”,體現策略的篩選過程(《中國古代軍事辭典》,第87頁)。

三、與現代詞彙的辨析

區别于近義詞“獻策”,“進計”更強調正式性與對象權威性(如君主/統帥),而“獻策”可泛指向任何人提供建議(《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201頁)。另需注意勿與“進觐”(朝見君主)混淆。

四、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進計”已罕用,但“獻計”“建言”等衍生詞保留其核心語義,常見于曆史文本或成語(如“群策群力”)中。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文獻來源以符學術規範;現代工具書可參考漢典等平台電子版,但釋義需核驗紙質權威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進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進獻計策,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指臣子、謀士等向君主或上級提出策略建議。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現代延伸

雖然傳統用法以獻策為主,但現代偶見引申為“提出改進方案”,如提到的“駕駛改進計劃”,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宋書》等文獻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戶白行本途冊諡承守穿複欑宮耽研地溫對揖鳳靡鸾吪過渡過計河龜恒山蛇恨事糊糊塗塗惠中火華箭括踐阼驕狠畸躬急聒轲峨恇悚曠逸姱尚郎潛老底子廪泉溜急沒身不忘鳥谷涅汙逆運算排娖攀藤攬葛篷車器岸七槃桡情人葠缫車師婆粳市屠事外衰淚霜蓬同盤團校托物連類微潮霧簾雲幕無幽不燭霞駁想方蕭曹避席小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