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君父離棄其子。語本《左傳·闵公二年》:“衣之尨服,遠其躬也;佩以金玦,棄其衷也。服以遠之,時以閟之;尨,涼;冬,殺;金,寒;玦,離。” 清 錢謙益 《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使天下後世,通知兩朝慈孝,君父無金玦衣厖之嫌,儲貳無黃臺瓜蔓之恐。”
“金玦衣厖”是一個源自《左傳·闵公二年》的典故性成語,其含義與古代君臣、父子關系中的疏離與棄置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比喻君父離棄其子,暗含權力關系中主動疏遠或抛棄的象征意義。
《左傳》典故
出自《左傳·闵公二年》:“衣之尨服,遠其躬也;佩以金玦,棄其衷也。”
象征意義
通過服飾與配飾的隱喻,表達君主或父親對子嗣的刻意疏離,甚至隱含廢黜之意。清代錢謙益曾用此典描述君臣關系,強調“兩朝慈孝”而無猜疑。
部分現代解釋(如)誤将其引申為“形容衣着華麗”,實為望文生義。該成語本義聚焦于關系疏離,而非字面衣飾的描寫。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評論,分析古代權力更疊、父子君臣矛盾等主題,如清代文人對政治隱喻的引用。
金玦衣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穿戴華麗,衣着光鮮奪目。
拆分部首:
金:金屬部首
玦:玉石部首
衣:衣服部首
厖:堂字底
拆分筆畫:
金:4畫
玦:10畫
衣:7畫
厖:10畫
來源:
《金玦衣厖》一詞來源于《左傳·僖公二年》:“吳子使楊氏鑿植于發,其情信也,毋乜善乎?對曰:‘金玦衣厖,夫何言也!’”意即吳子派楊氏鑿植于自己的頭發,這個舉動表明了他的虛僞和不真誠。
繁體寫法:
金玦衣厖(繁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金玦衣厖(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他穿着金玦衣厖出席晚宴。
組詞:
金絲玦瑾、衣冠楚楚、厖大無比
近義詞:
光彩奪目、衣着華麗
反義詞:
衣衫褴褛、不修邊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