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員的意思、京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員的解釋

即京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以告病同知而特用京員……皆自來未有之曠典。”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河工奢侈之風》:“舉人、拔貢有攜京員一紙書謁庫道者,千金可立緻。”參見“ 京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京員”是清代文獻中常見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京官,即在首都(北京)任職的中央機構官員,與地方官員相對。該詞常見于清代史料,如陳康祺《郎潛紀聞》和薛福成《庸盦筆記》均有記載。

文獻例證

  1. 特例任用:清廷曾破格任用告病的地方同知(地方副職)為京官,被稱為“曠典”。
  2. 權力影響:舉人、拔貢等地方士人若持京員書信拜見庫道官員,可快速獲得資金支持,反映京官在地方事務中的話語權。

詞源解析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清代官制的文獻中。需注意與“京族”“京劇”等含“京”字的現代詞彙區分。

若需了解清代具體官職體系,建議查閱《清史稿·職官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京員》之意

《京員》是一個中國常用詞彙,指的是在京城(北京)工作的公務員,是指派往北京市工作的政府公職人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京員》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亠”和“口”,拆分後的筆畫為五畫。

來源

《京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将國都設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作為中央政權的中心。然而,到了公元1406年明成祖遷都至北京後,北京成為了新的中央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此以後,京城成為了大批官員及其他公職人員工作的地方,因此誕生了“京員”的一詞。

繁體

《京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京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不同。對于《京員》這個詞而言,它的古時寫法為「京員」。

例句

1. 這位京員是負責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專家。

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報考京員,希望在北京發展。

組詞

1. 京城:指的是北京市,即中國的首都。

2. 公務員:指在政府工作崗位上從事行政、管理等職務的公職人員。

3. 中央政權:指的是國家的中央政府,擁有最高行政權力的機構。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官員、職員。

反義詞:民間、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