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儆畏的意思、儆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儆畏的解釋

警惕和畏懼;戒懼。 明 李東陽 《求退錄》:“尤願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窮。” 範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八節:“ 道光 帝責成他們‘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返,俾知儆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儆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ǐng wèi,其核心含義為警惕和畏懼,強調通過警戒使人産生畏懼以達到自我約束。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整體含義
    指因警惕而心生畏懼,常帶有“戒懼”之意,多用于告誡或警示的語境中。例如:

    • 明·李東陽提到“儆畏天戒,矜恤民窮”(),強調對天命的敬畏與對百姓的體恤。
    • 範文瀾在《中國近代史》中記載,道光帝要求“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返,俾知儆畏”(),即通過武力震懾使外敵畏懼。
  2. 單字拆解

    • 儆(jǐng):本義為“警戒”,如“懲一儆百”,引申為使人警醒不犯過錯()。
    • 畏(wèi):既有“畏懼、害怕”之義(如“不畏艱險”),也可表“敬服”(如“令人畏服)()。

二、應用場景

  1. 曆史與文獻
    多見于嚴肅文書或勸誡類文本,如帝王诏令、臣子谏言,強調對自然規律、道德準則或權威的敬畏()。

  2. 現代延伸
    可用于描述對規則、後果的警惕态度,例如“儆畏法律”“儆畏輿論壓力”。


三、近義詞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詞源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曆史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儆畏:意思、部首和筆畫

《儆畏》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警戒、引起警惕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仌”(人字旁)和“白”(白字頭),總計有13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儆畏》是一種現代漢字,它的常用簡化形寫作“驚恐”,源自于繁體字。繁體字中,“儆”字表示警戒,而“畏”字表示害怕、畏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儆的字形是由人下“仌”和口上“五”的組合,表示人害怕。畏的字形是由阝(邑字旁)旁邊加“隹”的組合,表示對邑(城市)的害怕。

例句

1. 他對待工作總是保持儆畏的态度,從不敷衍了事。

2. 在危險的森林中,人們應該時刻保持儆畏,以防止意外發生。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警惕、戒備、警戒

近義詞:戒備、警覺、警惕

反義詞:無畏、大膽、勇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