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童的意思、經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童的解釋

金 有經童科,其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誦二大經、三小經,又誦《論語》、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試十五題通十三以上,會試每場十五題,三場共通四十一以上,為中選。見《金史·選舉志一》。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空中人語》:“ 張顯卿 名 德 , 遼州 人, 明昌 二年經童, 貞祐 四年進士。”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 胥參政 持國由經童入仕,得幸於 章宗 ,擢為執政,一時權勢赫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童"是金元時期科舉制度中的特殊稱謂,指通過"經童科"考試的少年學子。該制度始于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要求考生年齡在13歲以下,主要考核背誦儒家經典的能力,與宋代"神童舉"制度一脈相承。據《金史·選舉志》記載:"凡經童,府試十五題,通十三以上;會試每場十五題,三場共通四十一以上為中選",可見其選拔标準以背誦能力為核心。

在考試内容方面,需熟讀《論語》《孝經》等典籍十部,總字數達九萬字以上。通過者雖不能立即授官,但可免除徭役并取得入仕資格。元代延續此制,但将年齡上限放寬至16歲。現代學者張希清在《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中指出,這種制度客觀上促進了蒙學教育發展,但也存在"強記默誦,少有實用"的弊端。

該詞現存最早文獻記載見于元好問《遺山文集》,其中《毛氏宗支石記》載有"經童出身者三",印證了當時經童科在地方社會的實際影響。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經童題名錄》手卷,更是為研究該制度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經童”是金代科舉制度中的特殊科目,專為選拔年幼聰慧的士庶子弟而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選拔對象與年齡限制
    主要針對13歲以下的少年,要求具備超常的經典誦讀能力。

  2. 考試内容與标準

    • 經典背誦:需熟記“二大經”(如《禮記》《春秋左傳》)和“三小經”(如《周易》《尚書》),外加《論語》、諸子著作及五千字以上文本。
    • 府試與會試:府試需答對15題中的13題以上;會試分三場,每場15題,三場共答對41題以上方為中選。
  3. 曆史背景與影響
    該科目體現了金代對早慧人才的重視,如金章宗時期的胥持國通過經童入仕,後官至參知政事,成為政治要員。

  4. 中選者稱謂
    通過考試者直接被稱為“經童”,成為科舉體系中的一種功名,為後續仕途奠定基礎。

補充說明:經童科在金代科舉中屬于“常科”之外的補充選拔,雖規模較小,但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晉升通道。元代後逐漸廢止,成為科舉史上的特殊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安檢彼此彼此筆伐脖梗子裁減黪黪禅扃鉏耒鞑鞑裡道奇恩盼返魂蜂駭供禦囚狗跳牆光伏效應過熱後衛殲蕩架子酒材吉祥止止儁秀柯爛空意伶俐乖巧柳黛柳煙論禅闾亭冥冥之志拿搭撓辭内傷暖壺炮雲喬才怯桡窮荒絶僥區内人生仁智居惹災招禍如履如臨賽祀上家世模霜輝碎金檀唇探官條盆題參同脈枉陷猥茸舞勺吳蜀物稀為貴纖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