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纂的意思、編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纂的解釋

[compile] 編輯,撰述

編纂詞典

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孫文《黃化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詳細解釋

(1).猶編輯。編寫纂集。 唐 白居易 《河南元公墓志銘》:“觀其述作編纂之旨,豈止於文章刀筆哉?”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其樞密院事涉機密,亦令本院編纂,至月終送史館。”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序》:“遇罕見罕聞之事,必以小紙録出之。積歲餘,得千有餘事,不忍焚棄,編纂成書。” 孫犁 《秀露集·關于紀昀的通信》:“他編纂的書,不叫《四庫備要》,叫《四庫全書》。”

(2).用以稱編纂職務。 曹亞伯 《武昌日知會之破案》:“己酉, 張君 在 上海 廣學會任編纂,兼辦《大同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編纂(拼音:biān zuǎn)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指對資料或作品進行系統性整理、編撰成書的過程,強調學術性、體系性和完整性。以下從詞典釋義、權威來源及應用場景三方面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編輯撰述(多指資料較多、篇幅較大的著作)”,如“~百科全書”“~地方志”。該釋義突出其大規模文獻整合特性,屬學術性編纂行為。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編輯撰述”,引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八:“纂輯之書,較之~尤為難”,說明其與“纂輯”的區分,強調原創性編撰。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三、現代應用場景

  1. 學術領域

    編撰大型工具書(如《辭海》)、史料彙編(如《清史稿》),需考證資料、設計體例。

  2. 文化工程

    國家項目如“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系統整理口頭傳統文本。

  3. 法律文獻

    法典編纂(如《民法典》)要求邏輯嚴密、條文整合。


四、常見誤用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校訂重排本.

網絡擴展解釋

“編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iān zuǎn(注意“纂”不讀zuàn或zhuà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對大量現有資料進行系統性整理、編輯和彙總,形成書籍或文獻的過程,尤其適用于詞典、百科全書等大型著作。


詞義結構


核心特點

  1. 資料基礎:基于現成材料,不強調原創性内容;
  2. 系統性:需遵循特定規則,如體例、分類等;
  3. 規模性:多用于大型著作(如《現代漢語詞典》編纂);
  4. 團隊協作:通常需多人合作完成。

與“編撰”的區别

對比項 編纂 編撰
側重點 整理現有資料 融入個人觀點或創作
成果性質 系統性彙編(如百科全書) 原創性著作(如學術論文)
資料量 資料多、篇幅大 資料相對較少
示例 《大百科全書》編纂 學者撰寫研究專著

曆史與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發音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普通話測試資料或文獻編纂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半印避影斂迹斥遣愁旅怵利刺心切骨村廬大機地方武裝定論逗嘴度算峯回路轉豐牆峭阯鳳翔縛袴甘蓼耗蠹桓表冱冥護衛艇家寶假名減法假僞井裡津送鈞曲軍武鞠通跨街淚顆子亮富聾瞶蘿蔔花梅林止渴米道明媒正禮鳴玉宴母母喃喃咄咄蓬戶柴門偏列情用輕裝簡從親婣取解蕊宮箬下酒散遊善和石渠閣孫友太尉足體範聽習駝車污卑先驗論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