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owers in a mirror and the moon's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鏡中花與水中月,指意境不可以形迹求。比喻空幻飄渺
詩有可解不可解,若鏡花水月勿泥其迹可也。——《詩家直說》
鏡中花,水中月。語本 唐 裴休 《唐故左街僧錄内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峥嵘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1)比喻虛幻的景象。《說嶽全傳》第六一回:“阿彌陀佛,為人在世,原是鏡花水月。”《白雪遺音·玉蜻蜓·遊庵》:“我和你鏡花水月閒消遣,何必名賢勝地逢。” 柯靈 《香雪海·春節書紅》:“這些鏡花水月式的幻想早被現實的罡風吹了個煙消雲散。”(2)比喻空靈的詩境。 何其芳 《夢中道路》:“我喜歡那種錘煉,那種色彩的配合,那種鏡花水月。”參見“ 水月鏡花 ”。
“鏡花水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或景象,既可形容無法觸及的幻想,也可指文學作品中空靈缥缈的意境。字面意為“鏡中花、水中月”,兩者皆為可見但無法觸摸的虛影,引申為一切不切實際的存在。
佛教思想中,“鏡花水月”與“諸法皆空”相通,強調萬物本質的虛幻性。這一概念也影響了中國古典文學對虛實相生美學的追求。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分析,中的實際用例。
《鏡花水月》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虛幻、不可捉摸的事物。
《鏡花水月》中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和筆畫。
「鏡」字的部首是「金」,它有12畫。
「花」字的部首是「艹」,它有7畫。
「水」字的部首是「氵」,它有4畫。
「月」字的部首是「⺆」,它有4畫。
《鏡花水月》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名著《世說新語》中,用來描述唐代宗室李季蘭的才情和美貌。
在繁體字中,「鏡花水月」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在古時候,「鏡花水月」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鏡」字的古代寫法是「鏡」。
「花」字的古代寫法是「華」。
「水」字的古代寫法是「氺」。
「月」字的古代寫法是「肀」。
1. 這個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像《鏡花水月》,我們可以看到,卻無法真正擁有。
2. 他的愛情就像《鏡花水月》,美麗而不可捉摸。
組詞:鏡花水月(與繁體寫法相對應)
近義詞:虛幻不可捉摸、夢幻般的景象
反義詞:實實在在、真真切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