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吳潛 《蝶戀花·吳中趙園》詞:“鏡斷釵分何處續,傷心芳草庭前緑。”參見“ 破鏡 ”。
“鏡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曆史典故,用于比喻夫妻或戀人的分離。以下是詳細解釋:
源于南朝陳滅亡時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兩人為避戰亂,将銅鏡一分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日後相認的信物。後公主被擄,徐德言依約尋得破鏡,終得團聚。這一典故成為分離與重逢的象征,後逐漸演化為固定表達。
宋代詞人吳潛在《蝶戀花·吳中趙園》中寫道:“鏡斷钗分何處續,傷心芳草庭前綠”,以“鏡斷”與“钗分”并列,強化了離别哀傷的意境。此用法常見于古典詩詞,借物喻情,增強情感表現力。
現泛指因外力或變故導緻的親密關系斷裂,既可用于夫妻離散,也可延伸至戀人分手,帶有無奈與悲怆的語境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本事詩·情感》及宋詞相關研究文獻。
《鏡斷》是一個詞語,意味着鏡子破碎或斷裂。通常用來形容鏡子的破損狀态,也可以引申用來形容某種人際關系或某種事物的終結或破裂。
《鏡斷》這個詞的部首是“鏡”字的“金”部,而它的整個字形有9筆。
《鏡斷》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這個詞意味着是寶玉與黛玉之間情感的終結,同時也象征着整個故事中愛情與命運的破碎。
《鏡斷》的繁體字為「鏡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鏡斷》可以以一些不同的方式書寫,如「鏡斷」或「鏡斷」。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也是為了滿足不同時期的審美和使用需求。
1. 他聽到一聲巨響,然後看到鏡子上出現了碎裂的裂痕,意識到鏡子已經鏡斷了。
2. 他們的友誼在誤會和争吵中鏡斷了。
1. 鏡子: 指用來反射光線的平面反射鏡。例如:照一照鏡子,看看你的形象。
2. 斷裂: 指物體因外力作用而斷為兩截。例如:樹枝由于被風吹斷而斷裂。
3. 終結: 指事物的結束或結束狀态。例如:他們的關系已經到了一個不可挽回的終結。
1. 破碎: 指物體或關系被打破為碎片。例如:花瓶掉在地上,摔得破碎。
2. 瓦解: 指組織或關系解體或解散。例如:那個反叛組的成員逃走後,組織瓦解了。
1. 完整: 指事物沒有破碎或沒有缺失。例如:這塊玻璃闆完好無損,沒有一點完整。
2. 穩固: 指物體或關系牢固不動或穩定。例如:這座建築物經過加固,現在更加穩固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