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襟懷,氣度。《舊唐書·韋溫獨孤郁等傳論》:“ 郁朗 襟概,鬱有世風。”
“襟概”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人的襟懷與氣度,強調胸懷的寬廣和待人接物的度量。例如《舊唐書》中“郁朗襟概,鬱有世風”即用此意。
二、構成分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形容人包容豁達的品格。例如:“他襟概開闊,從不計較瑣事。”
四、相關說明 該詞屬于較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胸襟”“氣度”等替代。如需進一步了解“襟”字的演變,可參考漢字源流解析。
《襟概》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品質和氣質。它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外在風度和内在修養。
《襟概》這個字包含兩個部首,一個是“衤”,表示衣服,另一個是“甘”,表示甘心。
它總共由14筆組成。
《襟概》最初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豈乎其襟概?”意思是指豈能隻憑一個人的衣襟和儀表來判斷他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襟字的形狀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結構稍微有些不同。
在古時候,襟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它的一種古代寫法是将“衣”字作為字頭,下面加上“金”字,表示豐富和珍貴的襟帶。
1. 他的襟概非常好,無論職場中還是生活中,都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她的襟概太差了,不注重儀表,給人一種不敬業的感覺。
組詞:襟曲(形容衣襟的彎曲)、襟袢(漢服中的衣襟的一部分)
近義詞:風度、儀态、姿态
反義詞:粗俗、庸俗、低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