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人。銅鑄的人像。《文選·張衡<西京賦>》:“高門有閌,列坐金狄。” 李善 注:“金狄,金人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按 秦始皇 二十六年,長狄十二,見於 臨洮 ,長五丈餘,以為善祥,鑄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萬斤,坐之宮門之前,謂之金狄。” 唐 李商隱 《石城》詩:“玉童收夜鑰,金狄守更籌。” 清 孫中嶽 《大侄書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詩:“故宮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風動石鲸。”
(2).借指佛或佛教。《舊唐書·武宗紀》:“一朝隳殘金狄,燔棄胡書,結怨於膜拜之流,犯怒於鄙夫之口。” 宋 蘇轼 《贈梁道人》詩:“採藥 壺公 處處過,笑看金狄手摩挲。”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又 林靈素 詆佛教謂之金狄亂華,當時金狄之語,雖詔令及士大夫章奏碑版亦多用之。”
(3).指 南宋 時北方 女真 族建立的 金 王朝。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想肉》:“自 靖康 丙午歲, 金 狄亂華,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
“金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主要解釋:
指古代用金屬(多為銅)鑄造的人形雕像,常作為宮廷或重要場所的裝飾。例如:
因佛像多為金屬鑄造,故“金狄”在部分文獻中代指佛教。例如:
因“狄”在古代常指北方少數民族,故“金狄”被用來指代女真族建立的金國。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舊唐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
《金狄》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指代古代勇猛有力、戰鬥力強大的戰士。
「金狄」這個詞由「金」和「狄」兩個部分組合而成。其中,「金」是由「釒」和「金」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狄」是由「犭」和「火」兩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金狄」一詞可追溯至中國古代文獻《左傳》中的記載。在古代文化中,「金狄」被用來形容那些來自北方草原地區的勇猛戰士,尤其是指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在繁體字中,「金狄」仍然保留着相同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時候,「金狄」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是,由于缺乏确切的古代文獻記載,我們無法準确複原古代漢字的寫法。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字形的基本結構和意義在演變中保持了相對穩定。
1. 他勇敢無畏,真是一位金狄之才。
2. 雖然是年輕人,但他已經展現出了金狄般的戰鬥力。
3. 這個戰隊訓練有素,每個隊員都是金狄中的金狄。
金狄戰士、金狄傑出、金狄精神、金狄傳承、金狄之地
勇武、勇猛、戰力強、戰鬥力雄厚
膽小、怯懦、弱不禁風、戰鬥力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