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黃、翠綠之色。 晉 陸機 《百年歌》之五:“羅衣綷粲金翠華,言笑雅舞相經過。” 唐 崔塗 《放鹧鸪》詩:“滿身金翠畫不得,無限煙波何處歸。”《紅樓夢》第五二回:“ 寶玉 看時,金翠輝煌,碧彩熌灼。”
(2).黃金和翠玉制成的飾物。《文選·曹植<洛神賦>》:“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續漢書》:“太皇後花勝上為金鳳,以翡翠為毛羽,步搖貫白珠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或微言美事,置於閑散,是綴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明 王世貞 《宛委馀編》十一:“侍妾數十,皆佩金翠,曳羅綺。”
“金翠”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顔色描述
指金黃與翠綠交織的色澤,常用于描繪自然景物或華美裝飾。例如:
材質指代
指黃金和翡翠制成的首飾或裝飾品,象征富貴與精緻。如: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借“金翠”渲染景物的繁盛或人物的高貴,如唐代崔塗《放鹧鸪》用“滿身金翠”暗喻難以描繪的華美。
姓名含義
作為人名時,“金”象征財富與尊貴,“翠”代表生機與美麗,組合寓意高貴、興旺與美好。
多用于古典文學、藝術描寫及命名場景,既可具象描述色彩與器物,也可抽象表達繁榮富饒的意境。
《金翠》一詞指的是顔色鮮豔、光彩奪目的金黃和翠綠色。形容事物美麗、光輝燦爛。
《金翠》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金」和「翠」兩個部首。
「金」部首表示與金屬、財富有關,具有與黃金相關的意義,它是由4個筆畫組成。
「翠」部首則表示與翠綠色有關,形容植物葉子的顔色,它是由11個筆畫組成。
《金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古代詩歌中,用來形容自然景觀、植物或精美的工藝品等。後來,這個詞也用來形容人的美麗和優雅。
繁體字中,「金翠」這個詞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用「金翠」兩字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金翠」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而言,「金翠」這個詞在不同的朝代和書法家的作品中基本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态。
1. 這幅畫上的花朵、樹葉都是以《金翠》為基調,十分美麗。
2. 陽光透過綠樹,照在湖面上,形成了一片《金翠》。
3. 她穿着一襲《金翠》的禮服,宛如仙女一般的美麗。
1.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豪華、光彩耀眼。
2. 翠綠:形容植物的葉子顔色鮮綠、明亮。
3. 金色:指與黃金相似的顔色。
1. 金玉:形容極為珍貴,有如黃金和玉石。
2. 金燦:形容顔色金黃、明亮奪目。
3. 翠綠:形容顔色翠綠、清新自然。
暫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